图为方义治在对对澳GIS设备开展局放带电测试。
广东珠海供电局试验研究所大名鼎鼎的“创新达人”方义治,中等身材,略黑的皮肤,温和的笑容,再普通不过了。他199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电压技术管理工作。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他现在已经成为电气高级工程师,珠海供电局试验专业助理二级技术专家,专家工作室一次组组长。
以实际行动激发创新思路
“方工的脑子里总是装着高试的工作现场,哪里有不足,他就会想方设法地思考改进的方法。”在大家眼里,方义治脑中创意的火花是源源不断的。方义治对于创新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一线生产技术人员,解决现场生产难题,提升现场工作效率是职责所在。离开了实际,也就谈不上创新。”
珠海地处珠三角,且为丘陵地形,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土地资源紧缺匮乏。随着电网容量持续增大导致入地短路电流大幅升高,同时变电站占地面积越来越小,站址地质条件越来越不利于接地网设计,而接地网是保证变电站内设备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
过往的设计模式及经验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珠海变电站地网建设的需求,能不能依靠数值仿真计算找到一种适合珠海地形的变电站地网设计之道?方义治动起了脑筋。他白天上班处理日常专业事务,晚上回来查找技术资料,确认想法可行后开展科技立项,次年获广东电网公司批准,并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高校开展项目攻关,确定技术攻关方向及原则,参与指导现场实地测试。经过一年多的现场基础测试、数值建模、模拟计算、现场校验测试,研究成果《一种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检测方法及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内容在珠海110千伏红山输变电工程地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明创新中实现自身价值
红山变电站地处珠海市香洲区仙峰山山麓,邻近公路,占地面积小,呈不规则梯形布局。“最初接地网按常规设计,施工建设初期测试接地电阻不合格,按原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改造后仍不合格,”提起该发明在实际中的应用,方义治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后来在设计单位的组织下,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土壤参数测试,我们应用项目成果软件,进行仿真计算比对,提出合理化的改造建议,经现场实施后地网电阻明显下降至合格范围。非常有成就感!”
凭着对电网事业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钻研韧性,方义治在高压试验领域不断开拓着自己的科研“天地”。工作至今,共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多次获得广东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3C绿色变电站站端在线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获第四届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管理类)一等奖,《GIS电缆头连接导体回阻测试专用线夹的研制及应用》获2015年广东电网公司科技奖励职工技术创新奖一等奖、南方电网公司科技奖励职工技术创新奖二等奖。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专业声名渐起的方义治,越来越多地兼任起了“讲师”的身份。作为局内训师,他一次次走上讲台,跟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工作经验;作为专业带头人,在班组、在现场,他一次次与团队同事就生产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开展技术讲解和讨论。“一个人的努力只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才能产生出乘法效应。”方义治经常这样激励自己的专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