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节能环保 » 节能环保 » 正文

一个环保老兵的真心话:关于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环保补贴

日期:2015-12-11    来源:无所不能

国际电力网

2015
12/11
14:5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火电厂 超低排放

雾霾笼罩,尽管行业内对燃煤电厂是否推行超低排放意见不一,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已正式出台对超低排放机组的电价补贴政策。这篇文章首发于文件正式下发前,作者自称是一位老环保人,对环保圈里官员都非常了解,目测是一位在政府工作的资深人士。这篇文章的内容甚是犀利,句句点到要害:有哪些企业是在拗造型“刷绿”自己?超低排放和环保补贴怎么拖了环保事业的后腿?总之,这是一篇透析环保行业,充满猛料,引发思考的文章。

【环保厅长日记】两个探险家乘坐热气球旅行,眼看就要撞到高山,需要丢弃一些东西来让气球升高一些才能躲过。于是两人就协商:各自作出一些贡献,丢掉自己的一堆东西,来挽救两人的性命。探险家A带了一堆昂贵而沉重的摄影器材,探险家B带了N块金砖,他俩都舍不得丢。于是讨价还价:A说:“你看我都丢掉了我的帽子、袜子、水壶等三样很重要的东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你只丢了一袋康师傅方便面。”然后B就不服气了,说:“我还丢了我的指甲刀、围巾,以及太阳镜,加起来已经是四样,超过你的三样了……”

于是两人就开始详细的计算双方是否达成了公平,以及评估再把鞋子等物件丢下去后,配合热气球的功率调到最大,借助高山旁边的瞬时气流,能否顺利逃生……

这几天,京津冀地区连日重雾霾,今天北京终于红色预警了,那里的人们纷纷热议着关于超低排放的事。而巴黎的蓝天下正在开着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会,那里的人们都在讨论着怎么减少排放的事。

等一下,这两个“排放”并不是一码事。在很多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搞环保的人们一说“emission(排放)”,往往都特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他们看来,全球气候变化才是最大的环境问题。

但是中国环保人说的排放,却反倒总是忽略掉二氧化碳的,一方面,是因为污染问题看起来更加紧迫;另一方面,从职能划分上来说,气候问题和节能减碳排基本上是归发改委在管。

不过,虽然话题重点不同,探险家A和B的故事却在哪儿都在上演。国家之间谈的,行业之间玩的,还有专家之间搞的,经常都是这样一些深奥而华丽的鸡肋,还由此派生出一堆大忽悠,煞有介事的混淆着视听。

舍本逐末,有的时候是认识能力问题,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种举着牌坊谋私利的技巧。

地产大腕的环保激情

老夫有个小朋友这一段也在巴黎开着气候大会,据说是去采访,但也没见写出什么文章来,反倒是兴致勃勃地跟我报告说:去砸了场子。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地产界大腕,去气候大会上猛地刷了一下存在感,据说连他的私人助理都是办的国家代表团的入场证。大腕通过赞助官方的活动,大肆宣讲了一番自己的环保理念,以及他的房地产公司联合其他企业向世界做出的减排承诺。他们自然有很多有利于提高美誉度和房价的概念,比如低碳社区和节能建筑等等。这些当然也挺好,如同帽子袜子太阳镜丢下去之后一样能减轻热气球的重量。但是我那个小朋友不乐意了,直接问这位大腕:如何看待很多企业家来气候大会上凹造型“漂绿”自己?

大腕什么世面没见过?从容回答说:“标榜我是好人,总比直接承认我就是坏人,什么都不做要好,多标榜几次,也许就真的绿了呢。”

小朋友还不满意,继续问说,产业链末端的绿并不是真的绿。谁都知道,你们产业链前端的钢铁水泥陶瓷砖头什么的才是真正的排放大户,而过去数年来,房价的飙升拉动了这些产业的膨胀,你们就是受益者,一夜暴富了好多地产土豪。但是,也是谁都知道,这些前端产业不仅很多都是违法建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还有很多偷排偷放劣迹斑斑的,就是不违法,也有很多是傻大笨粗高能耗的。他们生产出来的建筑材料,越便宜越有可能是赚的环境红利。你们能不能公开你们的供应商,可追溯你们的原材料?或者说,能不能通过你们行业的联合行动,推动行业标准,倒逼前端产业的“绿化”?

小朋友想得很简单也很正确:如果单凭政府的一句要“淘汰落后产能”,不依靠行业自身的规范化和市场行为,你要去逼产业升级,谁来操刀都是阻力重重。

大腕依然从容不迫地回答说,中国的绿色建筑体系虽然并不包含绿色供应链,但我们企业是具有前瞻性的,早就已经加入了WWF的“绿色先锋”计划,建立原材料的可追溯体系……这在全世界的房地产界都是第一家。

小朋友表示不被忽悠,觉得他这是在偷换概念,并且补刀说:“WWF的绿色先锋只是针对于木材而言,他们就是保护森林和珍稀树木什么的,是从生态角度来搞环保的项目,我说的是钢筋水泥……”

话还没有说完,大腕就打断了小朋友,有点不耐烦地说:“木材是最难追溯的,钢筋水泥当然好查了。”并且立刻转向别人,不再跟小朋友说话。

“当然好查”是好查,但问题是在如此好查的情况下,你们有没有这个胆让人去查,有没有这个魄力来公开供应链并做出一些承诺呢?比如说,那些未批先建的,超标排放的,被环保部门开了罚单的生产厂商,无论他们的钢筋水泥陶瓷有多便宜,你们能不能就不再用他们的东西了?

有关部门又敢不敢把绿色供应链放入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呢?

超低排放有多不靠谱

同理,电厂的超低排放,说白了也是探险家A丢下去的一个水壶。前几天跟中电联的秘书长王志轩先生有简短的交流,之后去拜读了他的大作,深感同意他的很多观点,接着又看了他的数篇文章,都深受启发。他关于反对电厂超低排放的论述非常专业,而且有视野有远见,只不过显得过于技术化,不太便于普罗大众的理解,但我还是强烈推荐给搞环保的同志们看。

面对超低排放这件事,老夫自己的心情跟小朋友面对那个地产大腕时的心情基本是一样的。

补充:近日,在国务院推动下,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已经研究出台对超低排放机组的电价补贴政策,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涨1分钱,暂由电网垫付。政策文件中显示: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确认适用上网电价支持政策的机组类型。超低排放电价政策增加的购电支出在销售电价调整时疏导。电网企业自收到环保部门出具的监测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燃煤电厂兑现电价加价资金。(政策全文附在文末)

什么是超低排放?超低排放是指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符合燃气机组排放限值(以下简称“超低限值”)要求,即在基准含氧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Nm3、35mg/Nm3、50mg/Nm3 。

根据王秘书长的论述,超低排放不仅监测方法上难以支持,其成本与环境经济效益也不适应,也就是说可能花了很大的功夫,从效果上来说却未必很划算。

简单的类比:一个学生有一周的时间复习期末考试,有几门功课的内容要背,他历史成绩很好了,再奋力背一周的话可以从95分提高到99分;地理成绩比较差,很多书都没有看,还肯定及不了格,如果抓紧背一下书可以考个80分。如果想总分考得比较高的话,他这时候应该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精力呢?

自然,学习成绩应该是长效的提高,最好每门功课都能考到99分。但是在很多电厂都还不能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电厂的其他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问题也都还没有充分重视和解决的情况下,再把更多的代价都花到脱硫脱硝和除尘的精益求精上,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是在立牌坊。

客观的讲,绝对不是阴谋论,现在有不少人宣扬“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并不是真想加强自律为环境做贡献,而是想突破限制继续在东部环境容量已经不足的地方上电厂,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且,是不是超低排放了,据此就可以说煤电已经绿了,清洁了?

可能还恰恰相反,因为你末端的这些东西做得越多,前端要增加的事儿也就越多,环保设施并不是上得越多越好,用力越猛越好,因为它本身也要对环境造成影响,也会增加能耗。

说电厂的排放,我们不能只盯着它装在线监测的那个大烟囱看,前面的排放还多呢——从煤炭的开采就可以算起了,煤堆厂还有粉尘和VOC呢,渣场、灰库、石膏、破碎、干燥、运输等多少环节,多少地方都要产生污染,远不止是那一根烟囱。而且不仅是大气的污染,脱硫的废水也很难处理,煤炭里面有的各种重金属、有机物,脱硫废水里面也都有。

如果加强脱硫,石灰石这个链条的污染就会相应增多,还有脱硝的氨水,使用过程中逸散了也能形成Pm2.5的前提物,脱硫脱硝除尘都要消耗烟气能量。因为搞这些,余热回收很困难了,再进一步超低排放,需要消耗多少能量?……

总之你要扩展到全产业链,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的话,为了最后一根烟囱那儿少排放一汤匙,但是前端却多洒出去了一大锅,不仅污染物不见得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都增多了,这看起来又跟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相冲突,不是高成本作秀又是什么?污染治理能不能更合理科学的总体考虑、全面评估?而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一根烟囱,又产生了诸多隐形的“烟囱”。

环保补贴的祸害

除了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不合适,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更是不合适。

前几个月,河北某市鼓励电厂实行节能改造,下指标要求每个电厂把煤炭的用量给压下来,并且明确要求电厂尽量使用优质煤,这样来为减排做贡献。为什么呢?因为企业为了多发电又要少用煤,自然会选择热值更高水分和杂质更少的好煤来发电,这样电厂的排放数字就可以刷低了。但是优质煤都拿去发电了,中等和劣质的煤呢?填回地底下去了吗?当然不是,电厂选了更多好煤,就意味着更多差的煤留给了其他行业,包括广大居民,河北还大量的地方居民依靠散烧煤度日呢,那可没有什么脱硫脱硝一说。

众所周知,在各种烧煤的行当中,火电厂的排放是最好控制的,技术也是最成熟的,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理性地做全盘考虑:如果一个地方一年要烧100万吨煤,其中40万吨是火电(暂时不考虑煤化工等其他综合利用项目,仅仅是烧),恰恰是应该把最差的煤都拿去发电,这样100万吨煤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才会最小。

也是基于这样的考量,火电的排放标准应该合适就好。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其实先把现有的达标排放管好都很不错了。像欧盟的火电厂排放标准,就比中国2011年的火电排放标准还宽松,自然他们也没有搞超低排放这种事,犯不着去花那成本,人家怎么控煤?逐渐用可再生能源去替代,压缩煤炭一次能源百分比,调结构,一了百了。当然煤电行业也不用打着超清洁的旗号去为自己争取发展空间,都是花架子。

但是中国是什么情况呢?电厂脱硫脱硝本身是自身的义务,却要全国人民来买单,已经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粗略估算了一下,每年国家给火电厂的补贴差不多有500个亿,只要上了设施,发一度补一度,即便实际上在超标排放都给补,这客观上就给很多企业钻空子赚补贴的空间。现在更是要给超低排放机组每度电加两分钱的财政补贴,还要保证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

信达证券能源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郭荆璞最近在媒体上说,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的国家标准要求并不高。目前,神华、国电等电企的燃煤电厂已经都能做到超低排放,企业的脱硫脱硝治理成本逐渐低于两分钱,节能减排能挣钱,因此电企也都很乐意做。

而且,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全国的电力已经过剩,平均发电时间只有不到5000小时;但现在的火电厂还如此积极性上项目,主要是补贴太多。然后,就形成恶性竞争,在西部有些地方,风电和光伏被大面积的排挤,“弃风”“弃光”现象严重,造成巨大的浪费,有的甚至沦为投资陷阱。火电仗着传统的电网政策优势抢蛋糕,回过头还挖苦可再生能源是自己不争气,又贵质量又不好,别人电网不愿意要……完全无视在其他多个国家,没有给火电补贴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已经降得比最好的火电还低——这也还没算环境成本。

这样下去的话,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承诺的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承担大国责任的话,又要如何落到实地呢?

当然,如果不是国家拿钱来补,也不是全国一哄而上,企业如果自愿精益求精进一步降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或者是特殊情况下要求做超低,也是可以的,并且要分区域,分具体的个案,统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来考虑。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与当地的环境质量挂钩起来,因地制宜——这也是基于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应该做的。

做环保,得直面真问题,分清主次统筹解决,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