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响应对于电力工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从经济还是气候角度看,电力需求侧响应都是一项战略投资,”10月27日,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游梦娜在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沙龙上说,需求侧响应不仅有助于中国降低对新增燃煤电厂的需要、增加电力高峰时期的调度资源,也能够帮助相对缺乏弹性的电网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还有利于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美国的需求响应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用来应对电网突发状况。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技术的广泛应用、节能减排目标不断提高,美国的能源格局变得日益复杂且动态化,美国的需求响应已成为应对这些变化的可靠途径。
如今,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那么,在能源结构转型这一相同大背景下,美国电力需求响应能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带来哪些启示?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对于中国的需求响应又提出哪些建议?
政策扶持是确保需求响应成功的必要因素
“政策扶持对确保美国需求响应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些政策使需求响应资源可与发电资源竞争,参与批发市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能源、容量和辅助服务。”游梦娜如是说。
1992年《能源政策法》通过开放电力批发市场使美国电力行业逐渐放宽管制。4年后,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的两条法令使竞争市场固化成型,为电力批发市场纳入需求响应项目打好基础。2005年《能源政策法》将需求响应作为美国一项国策。此后,美国联邦管理机构认识到,只有破除市场和体制壁垒,需求响应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2011年,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第755号令确认需求响应可以成为平衡能源供需的措施,替代发电资源,并要求对需求响应进行相应补偿。
政策扶持方面,游梦娜认为,需求响应可以有效、可靠地发挥削峰作用,并提供容量备用的其他服务。虽然中国电力市场结构、政策环境与美国不同,但中国在整合需求响应服务方面仍可以深挖潜力,进一步放大经济和环境效益。
新商业模式和技术能进一步节约能源
各种能源科技进步使需求响不仅超越了以往简单的负荷管理,还引发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在美国,需求响应方案通常由电力公司直接制定并向客户分配资源。但是,电力公司对于集成管理客户进行符合削减的积极性却不高。因此,需求响应负荷集成商这个新的服务行业诞生了。当今的美国需求响应市场较为发达,拥有数十个负荷集成商。
除新的商业模式,各种计量、通信、预测、移动信息技术、智能电网及能源管理软件、硬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苹果公司在2014年以32美元收购了生产互联网遥控温控器的Nest公司,苹果公司也提供智能家用温控技术。这两种技术不仅以生活时尚消费品推广,也承担需求响应的功能。”游梦娜介绍,这些技术不仅让科技公司开辟了新的市场,也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使他们更容易节能降耗。
显而易见,需求响应节省了大笔电费开支,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游梦娜认为,虽然国情不同,中国也可以通过扩大需求响应来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
中国需求响应面临的障碍及相关建议
根据美国商务顾问管理公司Nagivant的一项研究表明,需求响应容量有望从2014年的30.8吉瓦增长到2023年的197吉瓦。亚太地区容量有可能与北美地区持平,占全球容量的34.5%。由此可见,中国的电力需求响应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谈到需求响应在中国面临的障碍,游梦娜表示,中国的需求响应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多因素影响了需求响应的发展,例如电网企业难以摒弃传统的盈利模式、项目资金的限制、对需求响应效益的低估、市场主体能力不足等。
尽管存在上述诸多障碍,但在中国对环境保护问题日益重视、电力改革逐渐加速的背景下,当前的环境对于需求响应发展十分有利。国家建立了全国需求侧管理平台,各地电网企业也建立了节能服务公司,作为电力负荷集成商提供需求响应服务,以新的商业模式融入需求响应。同时,在今年3月的电力改革文件中,也提出“要从实施国家战略全局出发,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
对于中国需求响应未来的发展,游梦娜建议,建立并推广供需互动用电系统,实施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能源消费新观念;适应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等多元化符合接入需求,打造清洁、安全、便捷、有序的互动用电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