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重庆智库成立两周年成果发布暨2015年夏季报告会在重庆市人大会议厅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就“十三五”规划有关问题对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进行了专访。杨庆育认为,“十三五”规划与以往规划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多重目标导向、更为长远考虑、持续动力设计、小康社会定量等方面。
“十三五”规划要“新”
尽管“十三五”规划尚未揭晓,“十三五”规划调研编制工作亦在进行中,在新常态背景下的“十三五”会有哪些“新”,却备受关注。
对此,杨庆育凭借参与过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经验,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研判认为,与以往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应因新常态而有所不同。
“首先,是在规划目标上,由单纯的经济社会目标向‘五位一体’综合目标转化。”杨庆育将此称之为“多重目标导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杨庆育认为,与以往单纯地注重经济发展不同,“五位一体”总布局战略决策,会将“十三五”规划目标引向多重方向。但他也强调,“综合目标并不意味不关注GDP。”
同时,他强调,在多重目标的新导向下,国家层面应将指标逐渐由传统经济社会定量指标向质量型指标和人文指标进行转换。“更多地从物到人,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从单元到复合,从国内为主向国际国内并重进行转变。”
其次,持续动力设计有所不同。杨庆育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整体发展动力体系集中体现在三大方面,即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和创新驱动。这其中,对于创新驱动的规划需要“新”。
面对单纯依靠量与规模发展难以为继的现况,创新驱动在动力体系中的作用与意义不言而喻。杨庆育对比近一年来我国12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现,其中11个省的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重复。
对于某些地方不结合自身实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蜂拥”而导致的雷同化,他直言不讳:“‘十三五’规划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需立足本地实际,实现错位发展。否则,今天的新兴产业,就可能变成明天的过剩产业。”
此外,他还认为,“十三五”规划应当从五年的规划向更长期的角度考虑,并结合“两个一百年”的长远目标思考总结。“规划的指标以预期指标和约束性指标为主,远景的指标以预期为主。
”应实现“人”的发展
在“十三五”最后一年,即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截至目前,中央尚未提出全面小康指标体系。
对此,杨庆育认为,“十三五”规划对小康社会定量问题,或将成为一个难点。但无论怎样,他认为,在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中都应着重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只有如此,方能体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民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并由此成为小康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