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践经验丰富的“实战派”经济学家与电改的亲历者,作者曾全程见证了国电公司的兴亡,也对中国电力行业改革倾注了自己大半生的心血。此次,在其这本新作中,作者对电改十八年以来的焦点问题一一解构,更是对国电公司发展五年间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绝大多数敏感事件均进行了回顾,描述可谓娓娓道来,分析更是鞭辟入里,着实是一本外行写不出内行不敢写的难得之作。
书中五部分,每一部分堪称中国电力改革的写照与作者从事电力体制改革研究以来的沥血之作。从坚持全国一张网、反对拆分国电公司,到批判五号文破碎式改革,从“管住中间、放开两边”的改革思路到对国电公司“恋权”“恋洋”情结的恨铁不成钢,作者对中国电改“为你欢喜为你忧”的复杂情结跃然纸上。更让人钦佩的是,面对中国错综复杂的现实,作者既没有因循守旧,以“中国不一样”为由盲目的拒绝改革,也没有削足适履,将洋大人书本上的知识生硬的套用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就笔者的观察来看,“不唯上不唯书”的态度,可堪为作者40年学术研究态度的总结,这背后倾注着他对中国电改之路的关注,也是他对改革方法论坚持的侧面体现。
改革,从来是人类历史上面临的一大问题。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却事关行业的脱胎换骨与国家的浴火重生,这条道路上从来是大智慧者行大智慧事,稍有不慎就会落个改革者身死名灭与社会动荡不安的结局。殷鉴不远,东欧剧变后留下的满目疮痍的社会与至今尚未恢复元气的经济还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与社会上一味宣扬的私有化与自由化改革方向不同,作者一再强调,电力改革必须重视方法论,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决不能像社会上的言论,在脱离实际的自己的空中王国说一些“没错的废话”。可以讲,改革方法论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成了将作者智慧明珠连成一串的银线,使得该书在林林总总的中国改革论著中熠熠生光。
就电力体制改革看,各方达成共识的是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可什么是市场化改革?如何进行市场化改革?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如何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这三个核心问题却是很多经济学家不愿谈也谈不出的话题,而该书却迎难直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读。作者明确地指出,人们痛恨垄断、斥责利益集团,可却错误地将矛头指向了国电公司,忽略了电网行业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垄断性质,也选择性地忽略了真正造成垄断的是发改委的价格垄断。面对电力改革,由于一直以来对于市场力量的无节制崇拜,舆论中长期以来弥漫着对国电公司“一拆了之”的“短平快”改革倾向,可当人们真的依循该思路将国电公司分拆后,却发现垄断的魅影依旧挥之不去,五号文下中国电力改革的前景也愈发晦暗不明。对此,作者字里行间掩饰不住的痛心,也让笔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同身受,并庆幸中国社会今天还有这样一位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学者。
要看到的是,不久前9号文的出台为前途晦暗不明的中国电改之路指明了方向,也印证了作者多年来所坚持主张的正确性,成为了这本书价值的最佳注脚。无论是此次文件中提出的“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思路,抑或是深化售电侧改革,均是作者近几年一再奔走呼吁、建言献策的重点,也在此次的再版中作为作者思想版图的重要板块被加入。
可现实中改革毕竟没有那么一马平川,任何改革政策的推出也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新闻媒体对电改的报道来看,即将发布的九号文配套文件似乎深陷部门利益争端而不可自拔,国家电网也并不想放弃售电侧改革将会释放出来的巨大“蛋糕”。对此,作者早在几年前明确指出,对于售电侧的改革,应该大力培养私人售电公司,可谓切中时弊,极具见识。更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的要建立电力期货交易所,更是为售电侧的市场化提出一个极具建设性的意见。此次的再版不仅使读者得以见到作者思想的全貌,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思想的前瞻性。在如此关键的改革关口,本书能够再版,虽谈不上定纷止争,却无疑为中国下一步电改的指明了一条可供探索的方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仅传递了学术观点、解剖了重要史实,更是用生动的笔触将电力改革十八年以来的人、事、物鲜活的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产生了极佳的阅读体验,让人在读中欲罢不能,读后酣畅淋漓。掩卷之后,心中颇为惘然若失,犹自置身于那十八年的改革激荡场景中无法自拔。
无疑,《大船掉头——电改十八年反思与展望》既是一本读后受益匪浅的电改权威著作,也是一个借以了解中国改革历程的绝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