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在信息化、数字化、电气化社会,电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
我国能源转型需要加强国际电力合作,引进清洁电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环境问题严重,亟需加大力度引进清洁电力。未来,随着城镇化、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两个替代”(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的发展,我国电力需求增长空间巨大,预计2020、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达到8万亿和11万亿度左右。要满足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电力消费需求,我国不仅要引进天然气,还需要加大清洁电力的引进力度,促进电源结构优化与电力的绿色清洁发展。第二,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发展任重道远。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长期保持在70%左右。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趋势下,我国能源低碳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从周边国家角度来讲,他们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加强与中国电力合作。
首先,蒙古、中亚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普遍电力设施老旧,自身电工装备制造能力不强,需借助外部力量加以更新改造。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本土设备企业技术落后、供应能力有限、进口依赖度高,都表现出了迫切的合作意愿,这给我国电力设备企业带来商机。其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新增电力需求量巨大,电力相关设施建设潜力较大。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均用电量和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再次,周边国家都将能源开发与输出作为未来经济发展重点。
我国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特高压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国已经与周边国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电力项目合作,积累了丰富的跨国电力合作经验。中俄电力合作始于1992年,现已建成三条对俄购电通道,由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通向中国黑龙江黑河市,累计向中国出口电量约150亿度。中蒙电力合作始于1994年,目前已建成对蒙送电通道11条,2013年我国合计出口电量约8亿度。在与周边国家送电项目前期工作方面,自2005年以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分别与俄、蒙、哈等国能源部门进行过深入接触,就俄罗斯叶尔科夫齐、蒙古锡伯敖包、哈萨克斯坦埃基巴斯图兹等煤电基地向中国输电的相关条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其次,周边国家发电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向我国大规模输电的潜力。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1570亿吨、336亿吨和243亿吨,其中俄、哈煤炭储量全球排名分别为第2、第8位。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1700亿度、1420亿度和2600亿度。蒙古国风电可开发装机11.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可开发量约4.8万亿度。中亚五国风电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万亿度/年,有一定的太阳能资源,辐射强度多在1300~1800度/平方米。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蒙古、中亚各国地广人稀,当地电力需求规模小,未来增长规模远小于其资源可开发潜力,具有建设大型电源基地,利用特高压技术直接远距离、大容量向我国东中部负荷中心地区大规模送电的潜力。
另外,特高压技术成熟,可为跨国大规模输电提供可靠技术支持。近几年,我国特高压技术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全面掌握了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实现了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6英寸晶闸管、大容量换流阀等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目前我国特高压交流电压已被推荐为国际标准电压,国际大电网委员会等组织先后成立由我国主导的8个特高压工作组,我国成为继美、德、英、法、日之后第6个国际电工委员会常任理事国。2009年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了3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和6个特高压直流工程,并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特高压技术是安全、可靠、经济、成熟的,远距离、大容量、跨国输电不存在技术瓶颈。
最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国家联网特高压等工程将加快发展。早在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开展了与周边国家电力合作系列研究,成果纳入国家电网公司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家电网加快了与周边国家联网特高压等工程的前期工作。
出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在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电为中心、全球配置资源的能源发展新格局上,将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涵盖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国家泛在智能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在推进能源转型与合作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欧盟已实现联网、北美三国已实现联网、南美洲已实现部分国家间联网、非洲已形成多个区域电力联盟,东北亚地区、中亚地区、北非—欧洲也在研究跨国和跨洲联网规划。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与能源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需求,“一带一路”战略与全球能源互联网核心都是互联互通,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两者理念一致、相辅相成,都顺应了能源发展中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内容不断提升的历史规律,都将推动电网互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