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6月15日,“天正杯”首届中国“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隆重召开。作为此次高峰的协办支持单位,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曾乐才先生作为嘉宾莅临,并接受多家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大众媒体、行业媒体的专访。半个小时的访谈,时间虽然短暂,但曾乐才先生爽快的性格、敏捷的思维、风趣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更加了解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的研究范畴及在储能、
风力发电等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记者:上海电气的产业公司与中央研究院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央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曾乐才:上海电气是最大的
能源装备制造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而中央研究院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创新研发体系,中央研究院和产业集团以及下属企业各有分工,中央研究院主要做前瞻性的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经过集团和中央研究院长时间调研、讨论,确定了中央研究院进行重点的两个方向的前瞻性技术研发:
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制造。这两个方向是和上海电气集团能源装备制造的整体战略密切相关的。
记者:请问中央研究院都有哪些成果?
曾乐才:目前,中央研究院有很多具体的成果。我们认为,分布式能源是能源领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其规划开发涉及几项关键技术。
(1)其中一个是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我们中央研究院开发系统的规划设计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根据用户情况、资源情况给用户设计优化的、低碳的系统方案,进行双目标的优化。目前,第一版的控制软件已经开发完成。
(2)在系统集成控制方面,开发研制了智能微网的能量管理控制器。能量管理控制器对系统运行进行优化,使运行效率最高,并且考虑低碳环保等目标。能量管理控制器不但已经用在我们院自己的示范工程中,而且开发了单独的产品,专门为内蒙边远牧民地区使用,这些地区地处偏远,用电成本高,利用新能源建立单独的、可独立运行的风光储供用电系统,2014年,我们中央研究院开始专门为这个地区开发了能量管理控制器,这是系统集成方面最主要的成果。
(3)分布式能源还有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储能,目前更多的是储电。针对分布式储能,跟踪开发了两个主要重点产品:其一,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用的比较多的有3C电池和动力电池,3C电池要求比较轻、储能密度高、比较安全;动力电池主要是汽车电池,要求高能量比、安全、可靠。总体上,我们研发的锂电池集可靠性、经济性和长寿命于一身,而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储能应用领域研发的重要前提。锂电池可以以单位循环成本来衡量造价和循环寿命,我们研发的锂电池可以晚上储电、白天用电。这种储能方式不但经济性很高,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非常灵活,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场合、不同用户。其二,液流电池储能,我们不但跟踪国内外液流电池储能的研发进展情况,而且也研发了自己的液流电池。在我们研究院,建立了智能微网的示范工程,可以做测试,也可以做对比分析。我们研发的液流电池样机,性能很好,最先已经在研究院的实验室中投入使用,并且将发挥上海电气的综合性很强的优势,进一步将兆瓦级的液流电池用在风电工程中作为风电储能示范。
记者:请问您认为哪种储能方式最好,都有哪些技术瓶颈?
曾乐才:储能方式有很多种,有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超导储能和电容储能等多种形式,不能简单的说哪种储能好,我认为长时间内不同的储能形式会并存。每种储能方式都自身的优缺点和特点,前面提到的锂电池储能和液流电池储能,锂电池适合特殊要求的、比较灵活的需求,液流电池适合更大的容量需求。从技术的角度,液流电池更适合能量型,锂电池适合综合型。
记者: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的风电场建设好之后,可靠性及维护不是很理想,请问上海电气在风电场可靠性方面有哪些对策,做了哪些工作?
曾乐才:上海电气能源装备还重点发展核能和风电,成立了风电集团,今后风电是上海电气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虽然上海电气在国内风电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势头很好。关于风电场维护和可靠性问题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和风电产业集团密切合作,在提高风电场可靠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要提高风电可靠性,首先要提高风电机组产品自身的可靠性,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了监测和实验等。
(2)另一方面,中央研究院推进风电场远程监控诊断方面的工作。我们与国际高校的产业技术联盟合作,推进远程监控诊断工作。远程监控诊断重点需要监测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实际运行效果也比较理想。
(3)上海电气还在推进智慧风场,更多是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一步融合,而且大数据、云计算都会结合进去,智慧风场第一期很快会投入运行。
记者:请问风电方面目前的应用情况如何?
曾乐才:目前,中央研究院风电方面一个最重要的领域是海上风电,上海电气与国际知名企业西门子合资,风电方面在国内市场发展得很快,我们的风电应用已经做到了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