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晋西南汾水之滨的临汾市,自古就有“天下第一都”、“膏腴之地”的美誉,坐落在此的大唐国际临汾热电公司融浸三晋文化,开拓创新,打造特色临电,四年如一日,砥砺前行,终于迎来企业经营发展的春天。
2014年,临汾热电公司实现了利润“破亿元”、累计“出零米”的两级跨越,资产负债率完成85.5%,从此企业摘掉亏损这顶历史帽子,轻装前行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5年一季度,该公司经营成果创同期历史最好水平。是什么使一个两台300兆瓦机组的热电厂实现如此快速发展,让我们一起走进临汾热电公司,探寻它的四年扭亏转盈之路。
安全生产,固本培元强基础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安全其它都免谈,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红线意识”,这是该公司总经理赵建军经常说的几句话。
几年来,临汾热电始终秉承这一原则,坚持高标准完成好以下任务。一是抓基础,以长期抓、经常抓为要求,深入开展“三讲一落实”、“两落实”活动、“两票三制”管理、有效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二是查隐患,将隐患排查治理贯穿全年工作始终,尤其针对节日保电、季节性检查等重要工作,加大了隐患排查力度,有效防控了安全风险。三是攻短板,以防止人员“三误”、反习惯性违章、提高设备可靠性、外包工程管理为重点,从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实施重点管控,防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四是强管控,对机组检修、技改工程等高风险作业,采取“拉网式、无死区”巡查方法,提高了不安全事件的曝光、问责、处罚力度,确保了现场作业安全。五是重演练,全年重点开展了全厂停电、氨区泄漏、供热中断等各类演练32次,提高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该公司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究,走可持续发展创新之路,针对液氨重大危险源,2013年在液氨喷淋系统的基础上加装了水幕墙和消防水炮两道安全防线,成为国内首家安装氨区水幕喷淋装置防护措施的企业。针对负荷低于75%,液氨喷淋无法投入这一难题,与锅炉厂及电科院多次讨论研究,最终对省煤器进行分级改造,成功解决环保超标排放这一难题,成为集团公司首家实施改造电厂,企业环保标准迈上一个崭新台阶。
抢发电量,质量双优增效益
2013年以来,在电煤价格下滑的有利形势下,临汾热电坚持“抢电量就是抢效益”理念,针对省经信委所下达的电量计划与全年任务目标差距较大的情况,该公司认真分析电网形势,坚持高层对接,定期和省经信委、电网公司领导汇报沟通,最大限度减少了机组停备时间;同时,增设总值长岗位,专责争取电量工作;并实施了“值长当班不联系负荷、值班员不答应”的督促机制,2014全年共争取特高压电量2.02亿度,供热电量0.93亿度,积极参与大用户直供电交易,以较低代价购买电量1.8亿度,克服了发电厂没有口粮的严峻困难。
在抢发电量上,采取“以日保月、以月保年”的方法,层层落实抢发电量任务,加大抢发电量奖励力度,着力抓好人员、设备、燃料等多项与发电生产相关的各项工作,加强设备管理,杜绝非计划降出力事件;优化机组调节品质,尽可能投入对提高负荷有利的ACE模式;利用供热机组冬季供热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并上调负荷最低限,全力抢发供热期“黄金电量”,做到度电必争;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机组检修,尽力减少检修电量损失,超额完成大唐国际下达的发电任务。
燃煤管理,精彩博弈降成本
为了降低标煤单价、提升盈利能力,临汾热电公司以“竞价保量、拉低标单”为目标,创新实施了一系列燃煤采购策略,2014年全年入炉煤标单完成370元/吨,同比降低85.6元/吨,创造了同区域最好水平,成为全年扭亏增盈的最大亮点。
在依托国有大矿稳定煤量的同时,抓住煤炭市场下行的有利时机,利用价格杠杆抑制高价煤,有效打破了供应商之间“抱团抬价”的不利局面,引入“性价比”指标分析,2013年与北京智仁公司合作开发了供应商信誉评价软件系统,根据煤量、煤质情况对供应商进行分级评分、分级管理,此系统自投运以来,依据评价情况对排名靠前的供应商给予了签订小长协资格的激励,取缔了信誉较差的供应商的上煤资质,使降煤价更要保煤质成为各供应商的基本要求,有效保障了企业利益。针对冬储煤等因素造成的煤价止跌回升的不利形势,该公司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优选供应商签订了季度的小长协合同,不仅有效稳定了煤量,同时抑制了其它供应商哄抬煤价的行为,实现了靠策略创效益的目标。
为了强化燃煤管理细节,适应信息化系统要求,向精细化管理迈进,该公司加强计划调运管理,深化年、月、日计划调度管,坚持严格的入厂煤接卸管理,将煤质不合格扣吨及退货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对入厂煤机采、人采双采双化验收模式进一步优化,深化入厂入炉煤热值差等指标的核算验证,确保来煤试验数值的准确性,把好燃煤进口关。2014年在集团公司组织的燃料标准化管理评价中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燃煤管理也进入信息化时代,燃料入厂验收监管系统、数字化煤场、数字化标准化实验室等三大系统正在实施,即将投入使用,促使燃煤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为燃煤供应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广阔平台。
节能降耗,开源节流争上游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临汾热电公司在坚持向安全要效益、向电量要效益、向燃料要效益的同时,多设进水管,紧缩放水口,将效益曲线延伸到了设备节能和管理创效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设备节能方面,该公司深入开展了优化运行、技术改造、节能对标、设备管理等多项重点工作,投产以来优化运行50余项,设备等效可用系数逐年提高,在有效控制设备故障影响安全经济发电的同时,也为企业减少了多个出血点。
几年来,通过设备技改,完成了1、2号汽轮机中低压联通管改造,汽轮机进气阀优化调整,1号机汽封间隙调整,其中仅对1号汽轮机改造便有效降低机组热耗130千焦/千瓦时,通过对1号炉低氮燃烧器改造,使脱硝入口氮氧化物浓度较改造前降低50%,大大缓解减排压力;在大唐国际首家完成省煤器分级改造,实现了机组脱硝运行全程投入,大大提升了机组环保性能。
2014年,通过对2号汽轮机揭缸提效降低热耗降低93.2千焦/千瓦时,自此机组热耗达到设计值要求,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万家企业“十二五”节能量时间进度任务,获得山西省节能先进单位。
在经营管理方面,该公司以自我加压的精神高标准做好各项工作。一是严格财务费用刚性管理,2014年降低可控费用1500多万元。二是超额完成还贷任务,完成全年还贷计划的150%。三是加强外联争取政策,公司取得自投产以来税费减免首次重大突破,获得了各类税费减免合计951万元。四是积极争取有利政策,通过与电网公司、环保、物价部门沟通协调,成为山西省内首批落实除尘电价单位。
在“双细则”考核上,抓住双细则奖励不放松,吃透考核规则、加强对外沟通,努力使电量与双细则效益最大化,通过优化不但提高了机组响应负荷能力,提高AGC性能指标,还保障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见成效
临汾热电公司坚持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让一大批青年人走向更高的工作岗位,该公司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确立了分批次、分专业、分阶段的人才培训模式,采取培养、引进、外出三结合,做到培训全覆盖、无缝隙。
该公司对内开展了培育新员工、激活中层干部、打造专家队伍的培训方式,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出台了“三个一培训工作法”即坚持每月一期培训简报、全员一次业务考试、组织一次部门点评,同时该公司还根据不同阶段的生产需要和各专业特点,定期召开培训专题会议,建立专项培训奖惩机制,实施培训结果与竞争上岗挂钩,培训取证与岗位薪酬挂钩等多种培训模式。对外积极参加大唐国际与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并将培训成果共享。该公司运用对内对外、360度无死角的培训方法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临汾热电公司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群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队伍。截至2014年,2008年入厂的20余位员工已经走上了主任助理、专业主任、副值长、机组长等关键岗位,承担起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重任。多名员工在集团公司、大唐国际举办的竞赛中名列前矛。其中1名员工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员工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为企业发展储备了可靠的智慧库。
2015年该公司提出了“巩固成果再登攀、管理升级创一流”的新目标,全体干部员工要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努力践行大唐精神,继续贯彻落实“价值思维,效益导向”核心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乘势而上,再创佳绩,续写美丽临电辉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