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包括电力装备、节能等行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
电力装备方面,国家将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
分析师韩启明表示,上述电力装备的制造商主要以国家大型装备企业为主,包括水电、核电和燃气轮机生产商,如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公司皆在其中。
“目前离2025年这一时间点还有10年,大型机组的发展还有提升空间。”韩启明说,近两年是核电的高峰建设期,预计有14台机组投运。而在《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也提到,我国力争到2017年底,运行核电装机机组达到5000万千瓦。
此次行动纲领,核电设备制造商无疑受益良多。目前上海电气在核岛领域的市场份额较高,特别是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装置。截至2014年年底,东方电气的高效清洁能源在手订单为810亿元(含核电),占其1267亿元在手订单的64%。
此外,国家也会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的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韩启明认为,这部分领域中,一些有较强活力的民营企业将充分受益,上市公司方面做新能源装备制造的有京运通和晶盛机电等;储能装置主要是阳光电源和科陆电子。
“在国家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以往很多人聚焦于光伏组件和电池生产,对光伏设备厂商有所忽视,这部分产业链其实更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某光伏大厂高层对记者透露,过去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冶炼设备都来自于海外,价格奇高无比,当然当时的光伏产品售价也相应较高;但随着光伏产品报价、电站建设成本的走低,作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制造地的中国,更需要价廉物美、制造领先的设备作为后盾。
而再看储能业务,其空间也不小。
分析师认为,目前储能加上光伏发电系统能使家庭和商业用户减少对电网的依赖,也可锁定长达20年以上的电费,避免消费电价长期持续走高带来的能源成本上升风险。
分析师对记者说,在国内涉及储能的企业还不多,主要是价格较贵,国内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够,但中期来看这一行业的前景可期。
“目前,要做储能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也在增加。随着新一轮电改方案的推出和落地,储能、智能电网市场也会有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如果谁能在能源互联网+闭环中赢得先机、获得政府扶持政策并有较好的技术储备,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该分析师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