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电力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微电网作为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度的有效方式,已经在国外商业化运行。对于中国而言,虽然微电网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新电改方案逐步落实,售电侧市场将放开,微电网将有大规模发展的可能。
微电网概念是由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学会(CERTS)最早提出的。它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提高能源效率、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电网的电能损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国际能源署(IEA)2012年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在现有发展模式下,全球缺电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19%降至2030年的12%,这意味着到2030年仍将有近10亿人生活在黑暗中。微电网技术可能成为点亮偏远地区的一种新手段。
尽管公用事业分布式微电网在整个微电网市场中仍占据相对小的份额,但是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公用事业部署和新兴市场正在被推动发展。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的最新报告,2014-2023年,公用事业分布式微电网收益预计增至4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86.4亿元)。
国内外已有的微网技术验证、示范和商业化项目,已经充分证明了微网的技术可行性。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微网示范工程,但从商业应用角度来看,国内外都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案例。但国内打造智能微电网“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竞争高地”的竞争已经拉开帷幕。
2014年末,广东电网公司成功完成我国首例直流微网系统测试。这次测试为微网技术标准制定提供了可靠数据和实践依据,是广东电网公司在微网研究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
2015年1月山东智能微电网产业标准联盟成立,共同致力于智能微电网的“微”网建设,重点是“微”网中的感知、控制、用电智能终端的标准研制、技术交流、产品创新等。
由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不断增长的比例,可再生能源整合使全球微电网的利用呈飞速发展势头。未来5年,亚太地区、非洲和南美的偏远站点部署将迎来快速增长。此外,微电网还将为能源发达地区的设施建设开拓机会。
微电网是大电网的重要补充,在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解决偏远地区和海岛供电问题等方面,微电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电网必须做好技术储备,全面支撑配电网与微电网之间的优化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