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近日宣布终裁结果,认定中国大陆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美方将征收“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同时认定中国台湾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将征收反倾销税。与此同时,从2012年第一次“双反”开始,泉州光伏企业就逐步调整布局,转战国内分布式电站建设。从泉州海关统计数据看,今年1—10月,我市光伏电池片产品出口额只有9991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五成多,本轮“双反”于泉州而言更像是围城外的硝烟。
美国市场高速增长本土光伏战略转移
近日,美国商务部终裁结果认定,中国大陆厂商的倾销幅度为26.71%至165.04%,补贴幅度为27.64%至49.79%,台湾地区厂商的倾销幅度为11.45%至27.55%。根据美方统计,2013年中国大陆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总额为15亿美元,中国台湾输美相关产品总额为6.57亿美元。
多位本土光伏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双反”的影响远小于2012年的第一次“双反”,在那之后,国内光伏企业开始尝试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对美出口份额已大幅下降,将市场转移到了日本、英国等新兴市场或开发中国国内市场。
不过,美国光伏行业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美国太阳能产业研究公司Solarbuzz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美国太阳能市场将呈现10倍的增长幅度,未来5年,美国光伏市场预计年均增长30%以上。从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来看,美国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之一。加之美国政府对在本土建设光伏电站有30%的退税优惠政策,该政策的有效期到2016年为止,所以即使采用增加了重税的中国组件,建设电站仍然有利可图。
泉企对美“双反”脱敏国内建电站足以“吃饱”
谈到美国“双反”调查,阳光大地(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新湖显得很淡定,“不要一听到‘双反’就敏感,现在欧美市场对中国光伏业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最大的光伏市场在国内。”
“早几年泉州光伏产品出口欧洲的市场份额大概在70%左右,现在已经不足30%了。”这是许新湖的保守估计,实际比例可能更低。泉州光伏产业本身体量不大,企业数量不多,包括阳光大地、金保利(泉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安豪华光电在内的多家光伏企业均向记者表示,企业已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国内的光伏电站建设上。
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企业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等产品的销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多家中下游光伏企业订单量剧增。许新湖告诉记者,临近去年年底的两三个月内,企业的订单量甚至达到其产能的10倍——需求全部来自国内光伏下游企业或光伏应用终端。
今年7月份,福建省发改委下达关于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计划的通知,指出,我省今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为350兆瓦,其中光伏电站5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300兆瓦。在分布式光伏发电计划分配表中,泉州分配到的额度为80兆瓦时,为参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8个地级市之最,阳光大地、豪华光电均有参与项目建设。
对泉州而言,眼下最棘手的问题还不是美国的“围追堵截”,而是自身产业链短板。由于福建省内光伏产业体量不大,光伏产业链存在明显缺陷,企业多集中于中游的电池片和光伏电站应用终端,下游光伏组件产品产能严重不足。
与大部分省内光伏企业一样,南安阳光大地的主要业务范围同样是电池片生产和光伏应用终端,公司董事长许新湖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所生产的电池片绝大部分送到江浙一带加工成组件再运回福建。为此,企业需多付出10%的运输成本。
“福建省目前只有约30兆瓦的组件生产能力,而今年全省的装机容量是350兆瓦,也就是说福建9成多的光伏组件缺口都需要依靠省外。”许新湖介绍说。按照《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每年还有约70%—80%的分布式项目装机容量增长。按照这个速度,如果福建不尽快完善光伏产业链,这个缺口只会越来越大。事实上,本地光伏企业普遍呼吁的地方补贴政策迟迟未出台,也正是基于资金外流的考虑,但背离了扶持本地光伏企业的初衷。
尽管目前阳光大地、豪华光电、金保利等企业手头都有电站项目正在建设,产销基本能维持平衡,而建设一个分布式电站项目投资高达数亿元,回收期则可能长达10年,大部分企业无力承担。在此形势下,部分光伏企业选择了以项目参股的方式与国企共同投建,缓解融资压力。目前,阳光大地、豪华光电两家企业均是以这种形式参与到省内部分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中。
“不过,这种合作毕竟是短期的。”一位泉州光伏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今年省内组件企业产能仍旧无法跟上,企业可能会考虑自己投建一家组件生产厂填补缺口。按照目前的行情,组件的产值相当于电池片的1.5倍,省内光伏组件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