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技术 » 特高压技术综合 » 正文

中国“三高”在世界上不可动摇 发挥更大的作用

日期:2014-12-25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作者:国家电网杂志

国际电力网

2014
12/25
09:5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特高压 国家电网 高压输电

    卢强,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国内外公认的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和非线性最优控制学科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卢强院士是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工程研发的特聘专家,为试验示范工程技术路线的制定建言,为特高压电网稳定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

    作为见证了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从论证、研发到主持鉴定的电力专家,卢强院士对特高压这十年的发展历程感慨尤深。追忆往事,他充分肯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的胆识与魄力;展望未来,他认为特高压还会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采访中,他表示,特高压发展十年,到了一个值得回顾的时段,而回顾的真正意义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扬帆起航

    卢强院士清晰地记得,2005年6月,在北戴河的那一场会议中关于兴建特高压试验示范线路的讨论。

    北戴河会议是特高压工程可研、建设论证程序启动以来,第一场由政府主持的研讨会,卢强院士将此次会议称为特高压论证的起点。会议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主持,国家电网公司以及来自全国32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参会。会上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晋东南这条600公里1000千伏交流线路应不应建。会上有部分专家不主张建,他们主要在输煤输电的比较、特高压技术装备国产化是否可行和特高压同步电网是否安全等问题存有疑虑;主张建设的专家则从我国能源的分布与负荷的增长及对提升我国电力装备业跨越式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辩。卢强院士认为,科技的进步应该允许试验,否则很难推动某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自主建成一条1000千伏输电线路无疑是我国电力领域创新的一种体现。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尽管试验示范线路已建成并投入安全运行,但争论并未停止。在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上,业内人士仍存在不同的观点。

    2007年皖电东送特高压工程开工,初步形成了延伸向华东地区的“上环网”分支,并规划兴建“下环网”分支。这一规划遭到了部分业内专家从稳定性、经济性和必要性等方面的质疑。由于“上环网”分支开工建设已成定局,于是关于要不要建“下环网”分支的问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下称中咨公司)于2013年3月主持召开了针对该规划的意见讨论会。反对方的意见主要认为这种特高压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达不到“稳定导则”的规定,建设费用过大以及可以适量多增500千伏线路取代等。主张兴建特高压网的专家也就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加以论辩并特别提出,若多建500千伏超高压线路要占据更多输电走廊,不利于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面对分歧,卢强院士在会上建议:持两种意见的专家分组充分书写各自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交给中咨公司。这样一来双方专家皆感到比较公平合理。

中国式的创新精神

    特高压工程的研发工作启动后,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研发的特聘专家之一,卢强院士见证了国家电网科研人员的奋进精神。他们像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队伍一样,难有周末,难有节假日,研发特高压的工作几乎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由于是首创之举,外界对于特高压还存在种种疑虑和异议,这对于具体从事研发的人员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压力。但应该承认的是,所有从反面提出的意见和观点其实也是一种鞭策,推动着科研人员不断前进的步伐,推动着国家电网公司做出精品工程。卢强院士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过电压抑制问题是特高压技术的难点之一,若过电压两倍就是2000千伏,设备绝缘就承受不了,因此过电压倍数要限制在与500千伏线路等同的水平,即过电压1.5倍以内。这是一个近乎苛刻的要求,但事实上,最终国家电网公司将过电压倍数限定在1.2~1.3倍。卢强认为,在这样一件重大科技工程中存在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观点是再正常不过了。“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些专家的意见和观点实际上让工程的研发更缜密、更周全,也更快更好地推动了工程的建成。卢强说,要完成这样一项世界无双的创新性工程,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无坚不摧的毅力、严谨的科学精神、军人般的纪律和吃苦耐劳的品格,若无这样的精神和作风,就是再给一个十年也办不成。干大事就要有大的力度!

下一个十年的目标

    在下一个十年的发展中,特高压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谈及未来,卢强院士的语气急迫起来:“西南水电的大开发一直是怀在我心中的宏愿,我在媒体采访以及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多种会议上为此呼吁过,在我任全国政协常委时的各种讨论会上我也建言过,可以说我为了西南水电的开发‘千呼万唤’过。本届政府做出了令全国人民振奋不已的英明决策,那就是开发西南水电。水电建设周期长,需要8~10年,因此,西南水电的开发刻不容缓。西南有多少水电可以开发?至少有3.5亿千瓦,相当于11个三峡!让我们举起双手迎接西南水电大开发时期的到来!”谈及未来发展,卢强院士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