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继续发挥国家投资主渠道作用,由国家研究建立并完善农村电网可持续发展机制,保障农田电力灌溉及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是全国唯一实现人均吨粮的省份。全省农村电网供电面积15.72万平方千米,覆盖范围占全省面积的83.88%。尽管吉林省农村电网建设取得了很大变化,但由于当时农村电网规模小、农村经济不发达、用电单一、建设资金投入少等原因,致使吉林省农村电网缺乏长远统一建设规划,建设标准低、装备水平低、电网基础设施差。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少俊认为,农村电网直接服务于“三农”,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分散,户均用电水平较低,输变电线路较长,造成线损率高、运行维护费用大等问题,在同样的售电规模下,农村供电成本数倍于城市,需要更多的电网建设、运行和维护资金。而县级供电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均供电量少,经营困难,这种特殊性,需要国家政策持续支持。
闫少俊说,近几年,吉林省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大,农村电网面貌有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欠账较多,在三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后,仍将存在诸多问题:前期农网改造未全面覆盖,因农村电力需求快速增长而产生供电能力不足,低压电网需进一步完善。
闫少俊从农田电网建设和农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他谈到,由于项目规划区90%以上的农田没有电力设施,而膜下滴灌项目规划的灌溉机井大多远离村屯,资金投入大,配套电力设施利用率低、运维成本高。据预测,农田项目规划区农田电网和配套电力设施建设共需投入79.5亿元,将面临农田电网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目前,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项目国家出20%资本金,其余由企业到银行贷款融资解决。吉林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力市场小、企业效益低、还贷能力弱,经营状况困难,交叉补贴难以为继。虽然国家在电价中征收0.02元/千瓦时的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还贷基金,但受省内用电量小、增长缓慢的影响,这部分资金只能保证小规模投入,无法满足大规模建设要求。
闫少俊建议,应尽快研究建立农村电网发展长效机制。一方面,在财政投入、贷款、税收等方面加大对农网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适时出台新的电价政策以疏导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还贷矛盾。设立国家专项资金开展农田电网建设。国家应对产粮大省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项投资资金,解决一次性投资过大难题,充分调动产粮大省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顺利实施。建立农田电网运行维护保障机制。针对农田配套电力设施运行维护成本高、效益低且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际,通过出台电价政策或建立转移支付补贴等方式形成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配套电力设施后期运行维护成本不足的问题,保障农田电力灌溉及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