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信息化 » 信息化动态 » 正文

辽宁电力:突然起飞的秘诀

日期:2006-07-07    来源:软件世界  作者:孙泠

国际电力网

2006
07/07
05:2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辽宁 电力

2002年9月28日,沈阳皇城万豪酒店,辽宁电力光通信骨干网项目与首创网络签约仪式正在举行。杯筹交错之间,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副主任潘明惠微笑着坐在角落里看着大家,他已经很久没能这么安静地坐一会儿了。

  辽电有点儿坐不住

  说起辽宁电力的信息化发展,总给人一种“突然起飞”的感觉,由相对落后的地位走到电力行业的领先位置,辽电只花了短短的5年时间。

  1997年春天,东北电力集团公司(1999年辽电成立之前,由东北电力集团进行全面管理)的两台IBM4381中型计算机还是全公司的宝贝,两台计算机以拨号上网的方式,肩负着东北电力对吉林、黑龙江及直属单位进行数据传输的艰巨任务。当时全东北有170多个点,大部分计算机还是处于分散开发,独立运行状态,没有实现真正的联网。让包括潘明惠在内的许多电力企业信息主管记忆深刻的是1997年8月这个分水岭,原电力工业部发布了《全国电力计算机网络建设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同年,国家电力总公司首次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正式拉开了电力信息网络建设的序幕。

  “由于当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开发技术的局限,东北电力系统形成了一些分散的‘信息孤岛’,数据无法共享,基层单位同一类型的数据和报表往往需要上报几个管理部门。”潘明惠说,建设先进实用的信息网络系统成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从1997年开始,东北电力集团投入近4000万元进行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经过近五年的时间,辽宁电力已经建成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跨省、跨地区网络互连,形成了主干网、城域网、广域网三层网络结构,连接102个单位(包括国家电力公司、国电东北公司、吉林省电力公司和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的信息网络枢纽,组成了一个规模较大、覆盖面广并具备一定远程数据交换能力的特大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

  高水平的网络平台也带动了企业对应用软件的需求,针对电力行业的特殊要求,辽电使用了一批电力信息系统。其中,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作为营销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手段,已在各供电公司得到了应用;各供电公司利用信息网络建立了用电管理信息系统,营业窗口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受理用电业务,电费自动查询,用电政策及业务查询等功能。

  通过电子化办公系统,辽电实现了广域网公文批阅和电子收发文件管理、使省公司机关与基层32个单位间实现了收文登记、发文拟稿、公文传输和立卷归档的一体化操作过程,平均每份文件由起草到归档减少三分之二的流通时间,一些传统办公部门三个人的工作量,如今一个人就可完成,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办公效率。

  据辽电财务及应用部门统计,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每年单部门可平均节约成本30至40万元,合计每年约1050万元。在减员增效方面,仅省公司机关就减少文书、打字员30人,基层各单位也平均减少统计人员15人左右,每年节约人员开支1125万元。除了财务报表上可以看见的效益以外,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分析,决策失误的减少,市场机遇的及时获得,以及快捷的信息传递和高速统计分析能力对安全生产的促进,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更重要的是使广大企业员工体会到了提高电力企业现代化水平离不开信息化,从而自觉地支持企业信息化工作。”

  2000年到2001年,是辽宁电力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一段时期。辽电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辽宁电力信息网络视频和公司电视会议系统,使38个分公司的办公室和在沈阳的总部可同时交流。今年辽宁电力更是一次性地购置了19台服务器,对辽电来说,大批量地采购高端服务器显然不是盲目的冲动之举,而是为即将上马的ERP系统、竞价上网系统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雄心勃勃的潘明惠认为辽电目前已经完成基本网络的整合和应用,“我们现在正处于由管理信息化向企业信息化过渡的阶段。”

  “吃不饱”的信息化需求

  在全国的电力企业中,像辽宁电力在信息化方面成果斐然的不在少数。相比起被拖欠巨额电费问题所困扰的供电部门,发电企业可谓是财大气粗,几年间用于IT领域的投资就有上百亿。而正在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是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也是打算进入电力行业的IT公司关注的焦点。目前的电力改革将给IT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特别是在电力生产方面:原先发电输电不分开,发电是自己的,电网也是自己的,以什么价格上网都由发电厂自己决定;厂网分开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价格问题,发电和电网之间成为了一种商品关系,电厂怎样定价、怎么报价就需要一个系统来完成。此外,在输电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以前中国的电网以22万伏为主,而现在长距离传输以50万伏为主,沈阳、上海等地已经成立了超高压局,这部分资产的运行和管理刚刚起步,但对管理软件的需求很旺盛。面向市场经营的电力企业需要借助IT技术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无疑为IT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对于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我们最不吝惜的就是金钱,”国电东北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王温阳轻描淡写地说,“如果我们要上ERP,估计三四千万都不够。”

  但与之相对应的,大多数发电企业对目前市场上的应用软件并不满意,认为IT行业本身对电力行业的技术储备不多,对电力行业的特点认识不够。某大型独立发电企业的信息化负责人对记者说:“找上门来的软件公司都号称自己是电力行业的专家,可我让他谈谈发电企业的业务流程需要几个平台?各平台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联系?他又说不出来。”这位负责人认为:目前市场上开发的电力系统软件,特别是管理软件,一般脱胎于典型制造业。虽然发电业和制造业都属于资产密集型行业,但制造业属于订单驱动的离散型企业,而发电业是特殊的流程型企业,不存在订单,发电、输电、配电、送电瞬间完成。要单个的软件公司熟悉电力系统的所有流程并不现实,该负责人提出一个建议:软件公司能否“合纵连横”,根据自身优势来寻找互补型伙伴,在市场上自发地形成联盟,以自己的强项为用户服务?

  行业瓶颈

  电力行业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分配,明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北京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计划处处长董杰认为:按照国外电力信息化经验,硬件和软件的合理投资比例大概为一比一,而国内电力行业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比例差不多是十比一,绝大多数投资用在了硬件上。再加上一些企业的财务制度规定所购买的软件不能计入资产,而是直接摊入成本,更加剧了信息化决策人员“重硬轻软”的心理。

  另一方面,由于电力行业本身没有进行统一规范,在数据层面和管理过程都存在着数据标准不清和工作流程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问题。“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经营模式意味着发电行业将取消垄断,逐步形成健全合理的竞争机制。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发电企业需要一个能优化各环节应用系统的综合、实时的应用管理系统,而这就必然涉及到优化发电企业管理过程的问题。

  此外,电力政策的变动不定也减弱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积极性。自1998年原电力工业部重组为国家电力总公司至今,电力行业一直处于动荡的变革期。如果说体制改革是打破电力行业垄断,接受市场竞争的一针“强心剂”,那么摇摆不停的政策信息也多多少少降低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热情。浙江电力、山东电力已实施的ERP项目因为改革方案未定,引发企业流程未决而暂时搁浅;辽宁电力原计划今年的ERP选项工作也放慢了节奏。不应否认的是,体制改革使得一部分企业放缓了信息化的脚步,但整个电力行业的脚步并未停下。


  前不久,在国家电力公司的推动下,中国电力信息中心和国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国家电力商务网”。该网的服务对象是电力设备材料的供应商和购买者、电力投资者、各级电力企业经营者以及广大电力用户。据了解,该项目将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建立信息发布系统和基于工作流的信息管理系统及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等。第二期将建立基于工作流的电子化购销系统、动态的图示化工作流平台、可客户化的商务模板平台、个性化规则管理、客户数据分析系统、探索性开发ASP应用等。第三期将建设电子化支付系统、网上招议标系统、电力市场网上竞价系统、电费收缴系统等,计划于2005年全部建成。

  从大趋势看,电力行业正在也必须加紧信息化的步伐,如果可以摆脱单纯的“发电赚钱”的模式,在电力市场以外开发出新的盈利模式,比如利用进入千家万户的电线,以电线载波技术实现通讯,这将是电力加入市场竞争后的一个新盈利增长点。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