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大岭风电场110千伏送出线路建设工地,随着技术人员遥控操作,一架带着迪尼玛绳的小型八旋翼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始对该线路工程开展架线工作。使用无人机放线,这在济源供电公司电网项目建设中还是第一次。
“用无人机展放引线,既提高了安全性能、破解了生态环境和架线施工的矛盾,相对于人力而言,工作效率也至少提高了3倍。”工程负责人闫冰对笔者说。
济源大岭风电场110千伏送出线路途经王屋、下冶等山区,全长7公里,新架杆塔27基。由于该线路地形情况复杂,线路所经地区林木茂盛,沟壑重重,给线路架设带来极大不便。
为有效保护林木,破解生态环境和架线施工的矛盾,济源供电公司多次勘察沿线地形、交叉跨越、施工场地等情况。针对现场地形复杂等特点,创新施工方式,首次采用小型、轻便的无人机展放牵引绳进行导线架设施工。“此次展放的只是初级的迪尼玛绳,随后将通过初级绳,架设导线。”工程负责人闫冰说,八旋翼无人机首先展放一根轻质、高强度的引绳通过各基塔,然后利用轻质引绳不断牵引一级绳、二级绳,直至牵引一根三级引绳,并架设导线。
据了解,今后济源供电公司将继续深化研究,加强探索,积累经验使无人机技术更好地服务电网建设,提高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