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经过10天9夜的连续奋战,省电力公司援川抗震救灾抢险队圆满完成了8座变电站的抢修恢复送电任务,使重灾区江油市的主网供电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这个速度,忠实地践行了地震发生后国家电网公司“尽快恢复灾区电力供应,架通生命通道,让光明驱散黑暗,温暖民心”的诺言。
日夜鏖战彰显责任
江油电厂升压站在这次震灾中因设备受损停运,尽快恢复送电迫在眉睫。业主单位给出的施工方案是对该站的受损设备进行全面更换,按照这个抢修思路,从设备订货、运输,到施工安装,至少也要三五天时间。
省水电工程局第四突击队果断决策:对全站5个间隔的设备均进行检测,将未受损的设备挪移,集中修复一条主出线,把电先送出去。经过10个小时的紧张施工,5月17日17时15分,江油电厂升压站接通了电源,宣告该站抢险阶段的任务顺利完成。
“前线指挥部每天晚上召开协调会,通报各突击队当天工程进度、安全管理及物资供应情况,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抢修进度一步压着一步走。”坐镇指挥的前线指挥部总指挥谭永香告诉记者,由于指挥思路明确,工地每天捷报频传。
不惧余震见证勇气
在灾区抢修战斗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有余震发生。最惊险的是5月19日发生的两次余震。当时,数十名抢险队员就在马角坝变电站施工。一直在现场督战的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魏焕章至今仍心有余悸:“整个地面都在剧烈摇晃,当时还有8名队员正在高压室和脚手架上,没来得及撤离。”所幸,强震持续几秒钟后停止了,队员们没有受伤。
为了防范余震威胁,前线指挥部要求每个工作组进入危险作业现场时,都必须先预留逃生通道。尽管如此,有时仍要“偏向险处行”。负责制定受损土建工程抢修方案的抢险队员许克崃,为了摸清现场情况,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已经震塌或开裂的危房中进行勘察设计。
在太白变电站抢修现场,余震发生时,抢险队员们正在对变电站主变套管进行充油。几秒钟的惊魂时刻,队员们第一个反应却是担心套管是否挪位。“一旦套管挪位,就前功尽弃了,至少要晚一天才能送电。”余震过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参数正常,大家才放下心。
支部建在抗震一线
为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月19日,江西电力抢险队前线指挥部决定成立临时党总支,按照单位建制或工作性质的不同,设立四个党支部。
5月19日,马角坝变电站抢修现场,抢险队员们正争分夺秒地抢修损毁严重的开关室。中午时分,余震突然发生,千钧一发之际,现场指挥的省水电工程局局长、临时党支部书记黄利民,施工队队长、共产党员叶川敏快速反应,紧急呼喊抢险队员们从室内逃生。抢险队员们刚刚跑出开关室,室内一堵隔墙即轰然倒塌。
抗震救灾以来,党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广大抢险队员,许多抢险队员纷纷表达了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并付诸于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实际行动中。
5月25日上午8时,在抢险队前线指挥部驻地,临时党总支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7名新党员进行了入党宣誓,83名老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本报记者张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