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市政府7月14日宣布取消中核集团鹤山龙湾工业园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国广核集团共同投资的核燃料加工产业项目,该项目引起周边群众对该项目安全性的担忧,并引发抗议。
项目选择在鹤山,应该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比如鹤山周边的核电站较多。但当地政府在做“环评”的同时,没有在核电项目公共决策方面与周边民众进行有效沟通,最终导致了群众的强烈反对,以及最终项目下马。当然,考虑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此次事件中民众对该项目安全的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
自上世纪70和80年代发生了几起核泄漏事故,包括美国“三里岛事件”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很多人对核电发展有了不同看法。随着新建的核电厂安全技术的提高,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电能供应、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效应,人们对核电的兴趣再次提高,但是,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又给核电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截至2012年底,全球核电机组已累计运行了约13000堆年,期间共发生三起重大事故。核电事故的负面影响,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还引发了社会对核电的恐惧感。
中国是全球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尽管目前煤电仍占较大比例,但考虑到低碳节能以及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核电发展空间很大,事实上,很难想象没有核电的中国低碳发展,因此我国核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之后,我国对核设施安全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暂时停止核电项目审批。去年国务院讨论通过的《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理论上意味着核电新项目审批开始重启,但是,相对比较2011年日本福岛事故之前,核电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明显放缓。
政府考虑公众对核电的担忧,“十二五”期间暂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但沿海地区符合要求的核电站选址地点毕竟有限,同时核电站选址要考虑离负荷中心远近以及电网承载能力等问题,因此从长远看,发展内陆核电可能很难避免。
我国目前已拥有15台在运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为125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约2760万千瓦。两者相加已经有4010万千瓦。但是,低碳发展的能源资源稀缺意味着我国核电规模仍将扩大。核安全的重要性非常重要,除了要具备成熟安全的核电技术,还要综合考虑地方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公众意愿等因素,同时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事故应急管理和响应能力。
显然,核电设施技术升级是核安全最重要的保障。但合理选址也是核电安全的重要方面,在核电站选址时应更加严格调查和评价,针对影响核电站安全的站址特征和环境特征,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可能事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这两个方面通俗透明的说明可以提高核电的被接受程度。
取消中核集团鹤山龙湾工业园项目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需要加强核电项目公共决策方面与周边民众的有效沟通。这个有效沟通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公众核能安全知识的普及,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民众核恐慌主要来自一些非政府组织,如绿色环保组织等的游说。而我国不同,对核电的恐慌可能来自于政府对安全问题的回避。因此,政府应当正面、积极主动公开相应的信息,加强对公众核能安全知识的普及。二是要充分说明核电发展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核电是一个典型的“可以建,但不要在我的身边建”的产业。没有实质性的好处,仅仅进行安全宣传是不够的。
取消中核集团鹤山龙湾工业园项目还说明,如果没有有效沟通,周边群众对核电的反应将可能成为我国今后核电发展的障碍,因为,不同地方的“周边群众”可能互相看齐,这个项目取消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项目。PX项目风云种种,就是前鉴。
最后,日本的经验说明,建核电项目除了在设计、建设、运行安全等方面考量外,还需要考虑如果出现“万一”的情况,如何把损失最小化。政府和核电企业都需要做好安全预案,甚至预演。快速应急反应对有效处理核安全事故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学习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提高核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核安全应急处置能力也可以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