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前,你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实时了解城市每一条道路的交通状况,从而决定出行的时间和路线。这一场景在十多年前还只存在于知名导演的科幻电影中,今天,蓬勃发展的“车联网”正在把科幻电影中的设想变为现实。
汽车上安装的车联网终端,可对各时间段、各路段的道路车辆运行情况进行采集、传输与分析,为车主决策提供数据。这相当于汽车有了智慧的“大脑”,能自动对突发情况作出判断。
据工控网资料,车联网功能、服务帮助完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建设,“限牌、限外等措施在以后不会再成为治堵的主要手段。行车更加安全、车内设备更为便捷是车联网发展的最终目的。”
事实上,早在3年前,《海峡导报》就报道过福建厦门的车联网雏形。报道称,厦门在全国率先把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交通领域,先期试点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厦门交警在六座天桥上安装了设备,能够识别前方车辆的电子车牌,然后把车牌号等车辆信息,发送到交警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的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就会知道某一条路上有多少辆车、行进速度多少。市民也可通过网络、手机查看路况。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交通已经在系统平台、交通信号控制、网络配套等相关技术和设施上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据测算,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使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缩短汽车的行车时间。同时还可以降低15%的能源消耗,减少25%~30%的汽车尾气排放。
车联网的发展潜力正逐步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