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恬静的村庄,如今已是喧闹的集镇;原本插秧收稻的贫瘠田,如今已是高山绿色蔬菜基地;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山头,如今引来“金凤凰”落地生根;部分原本在外打工的“两栖人”,如今在家门口赶着星期一的早班车去上班……这些革命性现象在地处皖西南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农村出现,五年前、三年前不可想象,可如今已慢慢变成活生生的事实。
人们创业观念、发展观念、就业观念出现的微妙变化固然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有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必然,但与有没有一个好的推手在起作用有很大关系。三年前,岳西县农村经济基本上是一潭“死水”,虽有“打工经济”带来的短暂繁荣,但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支柱,赶到农村办厂求发展的几乎没有。三年后,提前看到新农村经济发展曙光的岳西供电人及时转变观念,转移发展战略重心,将电网建设投资重点及市场开发方向都放到了农村。着力从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出发,“量身定做”开展电网建设、推行优质服务、变革企业运作模式,为推动山乡三大支柱经济成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筑巢引凤,打造“乡村经济”新希望
一个地方经济要想发展,单靠“回输”( 指靠打工回输资金)和“辐射”(指靠别的地方经济发展辐射)是不够的,要大力发展“本土经济”(指在当地投资建企业或进行人居环境建设获得发展的经济),才能推动当地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对于偏僻的农村来说,“乡村经济”就是新的希望。
正是基于这一点上的认识,基于电网企业本身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岳西供电公司一方面通过大幅度提高农村供电质量、提升服务水准等,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企业到农村投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乡、村两级小集镇建设,拉动农村各行业发展,全力打造“乡村经济”这个发展引擎,推动该县农村经济朝着跨越式方向发展。
转战中低网煅造新农网。05年底,正是“十一五”规划制定初期,该公司领导班子就确定了转移电网建设重心、全面建设关系新农村发展的中低压电网的战略。后来正式出炉的“十一五”电网建设规划35KV及以下电网建设部分是重头戏。其中:新建35KV变电站就有5座,新建35kV线路87 km,新扩建10kV变电容量4.27MVA,新改建10kV线路150km,新改建400V配电线路148km。经过06、07两年努力建设,目前该县已有3座35KV变电站相继建成投入运行,35KV电网即将实现历史上首次环网运行,大部分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台区也经历了两网改造后的二次改造,农村集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均已达到或接近城关水平。07年初,针对岳西县地处高海拔山区雷电频繁发生的情况,该公司又将农村电网防雷水平纳入整改视野,赶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投入33万元对农村262个台区接地带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提高了雷雨季节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率。
选择来岳西投资是对的。07年10月24日下午,当上林玻纤制品有限公司老总接过岳西供电公司逆水供电所设计好的供电方案时,当即发出了阵阵称赞声“看看,没错吧!我选择来岳西投资是对的!他们拥有的一流速度决定了他们的服务是一流的。”原来当该公司提出用电申请后,逆水供电所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勘测设计工作,在当天下午就向该公司送去了供电方案。从当年8月底开始上玻公司一直在各地寻找合适的投资点,最后因慕名这里的供电环境将150万元资金投到了这个山旮沓里。为了助力新农村招商引资,从07年初开始岳西供电公司就在各乡镇供电所中广泛开展“打造新农电,服务乡村招商引资”活动,通过简化服务流程,开展规范化管理、“人民满意基层站所”等创建构建新农电服务窗口,打破了农村招商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桎梏的限制。
为“村村通路”用电精打细算。“要致富,先通路”,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首先是通路,对闭塞落后的山区尤其如此。只有路通了,开放的环境加上快速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就奠定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了助力岳西县 “村村通路”工程建设大力扶持“乡村经济”发展,岳西供电公司两年来对农村小集镇建设工程用电、修路用电等进行了特殊的“关照”——在确保安全和居民用电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工程用电和居民用电错开用电高峰共用配变,省去了“村村通路”工程购买安装电力线路的钱,更多地用于工程本身建设。07年该公司头陀供电所调整供电方案,服务“村村通路”工程的事迹还被《国家电网报》报道过。
开渠求源,开创“资源经济”新天地
岳西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境内河流众多、自然落差大,水能蕴藏量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到24万千瓦。在矿产资源相对贫瘠的岳西县来说,它是该县可开发利用的最好再生资源,它的开发既可带动周边地区群众经济建设,又能推动新农村电气化进程,其广泛分布各乡各村的特点,使它成了当地农村“资源经济”当仁不让的龙头行业。但由于受上网通道限制,截止03年底15.77万千瓦的可开发量仅开发了6.3万千瓦。原来该县大部分规模小的水电站前期都共用供电线路上网,存在严重的社会问题——丰水季节小水电满发上网,造成用户端电压超高居民电器常被烧毁,索赔矛盾不断。逐渐突出的矛盾,让等待投资小水电的开发者们踌躇不前、望而怯步,小水电通道问题急需解决。
“一乡一走廊”打通小水电“绿色通道”。面对矛盾,岳西供电公司原本有两个低成本手段可解决问题,一是要求小水电站架设长距离的专线上网,但由此增大的投资势必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二是动用调度手段错开水电上网高峰,但由于大部分小水电是径流式的,一停发就会造成大量弃水浪费资源现象。为了推动小水电开发减少资源浪费,该公司选择了高成本的解决方式。“十一五”期间该公司投入巨资实施“一乡一走廊”计划,为每个小水电丰富的乡镇都建设一条专用上网线路,全力打通小水电“绿色通道”。从06年初开始该公司先后投入600多万元为6个乡镇架通了10KV小水电上网专线,总长度达71公里,仅08年一季度就有两条专线建成投入运行。通过这项积极举措的实施,成功破解了小水电通道矛盾,使该县农村水能资源开发由此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千万元促进小水电投资多元化。岳西小水电开发在二十世纪60年代由国家无偿投入资金建设,70年代国家按每千瓦补助650元,80年代国家投资与自筹比例由7:3降为5:5。面对国家投资逐渐减少、小水电建设资金匮乏的局面,岳西供电公司从05年开始通过疏通上网通道、出台上网优惠政策及自身投入大笔资金示范小水电开发等,积极引导小水电开发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三年来该公司通过鼓励职工参股等方式累计将千万元资金投入到了小水电开发,由此增加的装机容量达2800KW, 年发电能力增加了1120万KWH,为吸引社会各方资金投入该县小水电开发起到了较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促使该县水能开发量在07年底很快就超过了9万千瓦。
聚势而为,推动“特色经济”上台阶
07年9月,岳西县连续第四年获得了“全省蔬菜产业化十大特色基地”称号,这其中电力助推作用不可磨灭。05年以来,为配合县委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化发展的战略,岳西供电公司求新思变、聚势而为,一方面改革农村电力管理运作模式,倾力打造高水平的乡村服务团队和服务平台;另一方面革新服务观念和服务手段,开展个性化服务、差别化服务等,全面提升农村电力服务水平。
整合资源打造新农电。06年下半年,为了因应农村产业调整需要,该公司将原先管理水平不一的17个乡镇供电所合并为9个,对人员重新进行招聘组合,整合资源充实力量,使每个新成立的所管理运作能力大幅提高。同时,在每个所抽调精干技工组建维护维修服务工区,在供电所正常管理班子之外构建另一套班子,以应对不断提高的农村电力服务需要,全力助推山区“特色经济”发展。同年底在体制改革推进的同时,该公司又着力在提升农电员工素质上下功夫,与安庆电校合办函授中专班,加强农电工后续学历教育。紧接着,07年初该公司又全面加强了农电工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农电工培训基地建设,聘请高素质的师职队伍、优化专业培训手段、严格考核流程等提升技能培训效果,当年开办的营销MIS培训、电工轮训等各种培训班有100多人次参加,并且所有农电工都拿到了初级及以上技能证书。
随方就圆推行差别化服务。高山蔬菜、茶叶、蚕桑等“特色经济”在山区发展初期规模都很小,在电力设施方面需投入过多资金会限制其发展,再加上季节性生产特征,电力设施闲置时间较长。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岳西供电公司从06年开始根据每个企业和生产基地的特点,区别对待推行差别化服务。对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的企业鼓励其独立架设电力线路,提供全周期维护服务;对规模小、生产周期短且生产场所可变更的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短期租赁,一个厂使用结束后又提供给另一个使用,增加电力设施循环利用率;对规模小、生产周期短但生产场所不可变更的企业,只提供变压器等大型电力设施租借,部分减少生产成本。通过开展电力设施使用差别化服务,目前已有多家小型企业从中受益,两年来累计为它们减少投入多达200多万元。
抢修不分日夜,个性化服务走上田间地头。07年10月的一天深夜,正值岳西县最大的茭白种植基地(主簿镇金塘村)抢收时期,因10KV干线故障基地突然停电,6000多亩茭白的及时抢收、储藏受到了威胁。为了几百户农民兄弟的即得利益,该公司主簿供电所组织20多名电工连夜走进了高山密林,冒着生命的危险爬悬崖、涉深涧,在当天夜里2:00时及时恢复了基地供电。为了全力跟进特色产业生产进程,岳西供电公司在茭白、茶叶等采收高峰期,推行24小时无障碍生产和个性化服务上门活动。要求各乡镇供电所24小时抢修电力故障确保生产正常进行;要求各所组织收费、安装维修等服务小分队走入田间地头,提供各种上门服务;要求各所调整营业场所服务时间、延伸服务范围,开展各种便民服务等。07年5月,该公司为方便茶农将营业时间提前到临晨4点的做法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许,被《中国农电报道》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岳西供电公司在以一个“电力推手”定位全力助推新农村经济发展转型,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走出困境、渐入佳境的同时,也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近几年来不仅企业社会形象度、社会信誉度大幅提高,售电量、企业利润也逐年增长,由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的用电量增长三年翻了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