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力网讯:“亮啦,亮啦,感谢小伙子们,你们辛苦了!”3月2日(星期六)下午18:45分,看着家里所有刚刚装上的节能灯在一瞬间全都亮了起来,67岁的蒋宣朝和64岁的刘传益兴奋得像两个孩子。经过国家电网四川资阳公司5名电力青年志愿者近6个小时的“整容手术”,老人的房子焕然一新,“年轻”了许多。
理电费——老人“自断”家务
“他出门的时候总是忘了关灯,电费还要我摊一半,不划算……”提起和自己同住一个屋檐下“邻居”,刘传益苦笑中带着无奈。据了解,两位老人都是资阳市雁江区观音阁社区的“五保户”。两年前,在当地政府在统一安置下,两人住进了现在居住的一套两室一厅公房。平日里,“老两口”出出进进,相互关心照顾,相处得倒也和睦,唯一解不开的就是那点“电费情结”。
“现在日子好了,做饭、取暖、洗衣都可以用电”刘传益说。生活上,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着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每个月三四百度的电费却成了两人争论不休的话题。由于公用一个电表,孰多孰少无从计算。两人又都觉得对方用的电要多些,平摊对自己“不公平”。
“这些电线都是我自己牵的,还有这个表,也是我安的” 刘传益指着厨房里的“纵横交错”的电线和悬在墙头的一个电表对笔者说。为了彻底分出个“你多我少”,解决这点“不愉快”的矛盾,他凭借自己的电工知识给家里装了个“表中表”,特意把“老伴”用的电给分了出去。如今,除了厕所的电灯是公用外,其余的用电设施都是各用各的,连厨房的插座都是“分户”的。
除“病根”——社区“寻医问药”
“哎!他们家里的线牵的到处都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谈到社区悉心照顾的两位老同志,社区文书李英不无感慨。她表示,老人们现在居住的房子年代已久,本来就存在线路老化等安全用电隐患,再加上俩老这么一“折腾”,满屋电线乱七八糟,更让人担心。
“房子是完全免费的,他们每月有三百多元的生活补贴”李英说,“他们没什么经济来源,对电费‘斤斤计较’是可以理解的。”眼下,用电“纠纷”是解决了,可对于社区管理者而言,新的更难的问题出现了——如何确保老人安全用电。
老人安全意识不强,家中“病根”难除,这让社区主任吴亚丽心结难解。她在多次登门告知老人注意用电安全的同时,积极寻求“外援”。“电工活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看来只能找专业的电工来帮忙。”吴亚丽心里捉摸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在与莲花街道办事处团工委书记陆艳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资阳电力公司青年志愿者。“能不能请他们帮帮忙呢?”二人经过一番商量,赶紧给电力公司团委打去电话。
学雷锋——电工倾力相助
“没问题,这个忙我们一定帮!”在了解了“五保户”老人的具体情况之后,国家电网四川资阳公司的青年志愿者们向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义务对老房子进行内线改造,尽全力确保老人安全用电”资阳雁江公司团总支表示。
3月2日下午13:30,在经过前期对老人家中线路进行一番详细“考察”后,5名身着橘红工装,手提电工工具和户用电线等材料,戴着“青年文明号”吊牌的电力青工走进了观音阁社区。“考虑到线路凌乱,而且年久老化,我们准备将总表出线后的所有旧线清理掉,重新敷设新线,并且装上开关、插头,换上节能灯。”志愿者凌志表示。
钻墙打孔、测量布线、钉钉拧螺,装表接电……小小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里,志愿者们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兄弟伙!这回任务艰巨,得抓紧时间,要加油哦!”工作间隙,大伙儿不忘相互鼓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条条崭新的护套线顺着墙檐拉伸开去,接上一个个开关,又连上一个个灯座。两位老人也不闲着,看着自己的房子在一双双巧手下慢慢“有模有样”,赶紧转转这边,又瞅瞅那边,时不时帮着递下工具,忙的乐呵。
“好!合上开关!”傍晚时分,随着整个改造“工程”的顺利完工,老人家里成功通电,明亮柔和的灯光顷刻间填满了整个房子。“太好了,这下好使多了,以前这个总不灵” 蒋宣朝赶紧走进自己的房间,反复试了试门边的新开关,望着更加省电的节能灯,兴奋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