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力网讯:2013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结束已有半月,然而电煤合同签订拉锯战却仍在持续。
日前中电新闻网抽样调查了部分发电企业,结果显示大部分电企仍僵持在电煤合同的谈判中,谈判集中在与重点煤矿的长协合同上。调查显示:与去年相比,多数电企认为合同谈判变得更加艰难,谈判持续的时间也更长。而对于已经签订的电煤合同,90%以上的电企并不看好其日后的履约能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买卖双方都有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愿望。电煤合同签与不签,履不履约的制约因素是不断波动的电煤价格,这成为电煤难以签订的核心因素。安徽某位电厂一位不愿具名的燃料部主任说,我们本着“稳定省内、长协优先、现货为辅”的原则,然而今年的情况是我们本省的电煤价格较秦皇岛高许多,煤矿给我们的价位和我们自己的心里价位差很多,所以僵持局面还会持续。
“僵持局面仍在持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火电企业的电煤库存仍然充裕,而与此同时,电发不出去,负荷也不高。”山东某电厂燃料部负责人坦言。
对于目前的僵持局面,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这很正常,今年电煤合同的最终签订情况和执行效果可能要在下半年才能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