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1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暨智能电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发现,摆在面前的科技2013年重点工作计划目录里,直属科研和产业单位、省属科研院所出现的次数更多了,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清华大学等外部机构也被经常提到了。
如果联系2012年科技暨智能电网工作会的相关内容,我们发现,这不是偶然现象。无论是直属单位还是省属单位,无论是系统内科研院所还是系统外机构,都是2012年所确立的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一环。让上述单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了公司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导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的支撑服务能力的强烈诉求。
加强科技创新 主客观的共同要求
“2013年是科技创新和智能电网建设任务非常繁重的一年。”公司副总经理栾军在会上评价说。
任务繁重,是因为科技创新很重要。尤其是近期以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进一步重视、公司发展到达新的阶段,都对公司的科技创新提出新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公司作为一家特大型央企,有责任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对中央企业的发展目标有了明确要求、跨国和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加强科技创新已成为落实国家战略的关键手段之一。
1月18日,由公司牵头、100多家单位参与联合攻关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得到了各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这是公司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也是科技创新提高综合国力的恰切表现。
从企业发展的层面看,随着公司大力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企业发展方式,唯有持续深入的科技创新,才能满足转变要求。
林一凡是陕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2012年,他所在的企业参与了陕西公司智能配网项目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陕西公司也因科技创新支撑智能配网的成功经验,成为此次会议上仅有的5家发言单位之一。
虽然在科技创新推动智能电网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不过在看到今年计划时,林一凡还是感受到一些压力。今年的重点工作计划共包括12大类近百项,其中不乏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建设、关键设备研制等“硬骨头”。要想顺利完成这些任务,可能又需要花费无数个不眠之夜了。
“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战略的客观要求,提升支撑服务能力是公司和电网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和服务的有机结合符合一流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公司科技部主任王益民说,“总之,公司和电网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科技的支撑保障。”
强化企业主导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栾军表示,应准确把握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导地位的战略思想和工作方向,充分认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支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栾军强调,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认识必须不断强化,必须“抓住国家明确提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导地位的机遇,深化改革,构建世界先进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培养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创造引领世界的核心技术,真正激发创造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把公司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国际一流企业”。
企业作为主导与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密不可分。事实上,国家要求建立的技术创新体系,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据公司科技部相关人士介绍,2012年,公司基本建立起以总(分)部和省公司本部为两级管理主体、以公司直属科研单位、直属产业单位、省属科研单位、海外研发机构、外部科技资源为实施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2013年,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深化体系建设,需要完善体系架构,优化运行机制。”栾军说。
如何完善体系架构?会议提出,以公司和电网发展核心需求为导向,落实公司“十二五”科技规划要求,不断优化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按照创新主体功能定位,加强公司直属科研单位对省属科研单位的技术指导,增强直属科研和产业单位间的协同互补,发挥省属科研单位的应用技术研发优势,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落实公司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海外研发机构布局;依托公司风电检测中心,建立11个风电检测分中心,完成公司风电检测体系建设;统筹规划试验资源布局,以公司实验室协作组为平台,建设全网一体化实验研究体系和试验检测体系。
如何优化运行机制?会议提出的要求是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制定成果评估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等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加强创新主体间的联系和协同互补,推进科技成果市场化转让;加快构建人才梯队。
可以看出,如果把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看成是一架刚刚组装好的复杂机器的话,那么完善体系架构和优化运行机制的行为,就相当于优化机器各零件的连接部位,为它的运行涂上润滑油。
正在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将具有多大威力?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或许不必等待很久:当前,电网正向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电网智能化整体水平,加速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的全面升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从传统到智能的转变是一项长期任务,提升电网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科技研发力量,科技创新体系将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让我们耐心等待,见证它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多么强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