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网信息 » 正文

国家电网: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日期:2013-01-15    来源:英大传媒外联中心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电力网

2013
01/15
13: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力 电网

  刚刚闭幕的国家电网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暨2013年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加快特高压骨干网、现代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化升级,着力解决“两头薄弱”问题,全面提高国家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适应性。对此,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赵庆波作如下解读。

  电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从基本国情出发,以国家能源战略为指导,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用电需求为目标,以解决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薄弱”为重点,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到2015年,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交流和7回特高压直流,形成“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和“强交流、强直流”输电格局,西北形成750千伏主网架,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达到90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40亿千伏安(千瓦),分别是2010年的1.5倍和1.8倍。特高压及跨区输电能力2.1亿千瓦,向东中部送电能力1.5亿千瓦。500千伏电网同特高压电网协调发展,220千伏、110千伏实现分层分区运行。全部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接薄弱问题,基本解决城网供电“卡脖子”、农网“低电压”和经营区域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到2017年,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目标网架。

  到2020年,“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五纵五横”主网架,东北形成特高压交流环网,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达到120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55亿千伏安(千瓦),分别是2010年的2.0倍和2.5倍。特高压及跨区输电能力4.5亿千瓦,向东中部送电能力3.5亿千瓦,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电力增长的需求。建成结构完善、灵活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现代配电网,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友好互动。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国际领先。

  2013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全力争取将特高压纳入国家“十二五”电网规划。“十二五”电网专项规划将确定未来我国电网构建方案和发展目标。公司高度重视,已组织完成公司经营区域电网规划,近期报送国家能源局。下一步要加强领导,充实力量,成立专班,做好向政府部门、有关专家、中介咨询机构的汇报沟通,全力推动将公司电网规划和特高压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电网规划。

  全面推进特高压电网发展。2013年,特高压电网将进入全面加快发展、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全力以赴推进特高压前期工作,确保年内特高压“四交三直”开工(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汉、蒙西—长沙;宁东—浙江、锡盟—泰州、蒙西—湖北)、“四交”核准(锡盟—南京、晋东南—徐州、靖边—潍坊、武汉—皖南),“两交两直”取得路条(张北—南昌、南阳—淮南;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尽快建成“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和“两纵两横”骨干网架。进一步加强完善与地方政府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按照属地化原则,确保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实现突破。健全完善组织体系,为特高压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人力保障。着力建设现代配电网。提升配电网规划理念,深化典型供电模式研究,加快配电网信息化建设。

  尽快解决农网薄弱问题。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城乡接合部、县城和小城镇电网建设;加快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接薄弱和“低电压”问题;通过电网最大延伸方式,尽快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切实改善民生。

  积极支持和服务新能源发展。加强技术研究,规范并网管理,重点解决新能源快速发展与市场消纳的矛盾。

  加快科技创新和示范工程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推进±1100千伏直流、特高压直流直接接入1000千伏电网等关键技术研究,抓紧完成关键设备研制,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深入开展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大电网的运行机理和规律研究,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建成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大连、舟山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和风光储输二期扩建工程,建设重点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继续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实施电力光纤到户;积极参与制定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相关国际标准与规范,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际标准制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