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力网讯:“2013年或将是LED照明产品在室内大规模应用的起始年份”,已成业内共识。随着我国新一轮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的落地实施,我国LED产业的扩容机遇再次引发行业震动。根据《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2015年,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LED照明产品将占通用照明的30%。
据统计,2011年,我国LED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达到1100多亿元。事实上,伴随着产业的迅速扩张和外围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去年以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LED行业经历了产能过剩、价格下滑、质量参差不齐、低价中标、中小企业倒闭等现象,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
“LED照明产业存在的严重问题是相关标准规范缺乏、品牌意识缺失、产业资源分布不聚集、产业支撑与协同不够。对国内企业而言,壮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是首要任务,提高未来取得大企业专利授权时的要价能力,或逐步通过研发突破核心专利也是当务之急。”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保臣在接受 《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产能过剩倒逼企业转型
LED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各路资金进入的情况下,规模持续扩大,呈快速发展态势。今年下半年,LED的发展步伐加快,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市场因为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变得有所混乱。
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随着LED产业的日渐发展成熟,受投资过热、欧债危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质量问题、性价比问题等一系列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使国内LED企业陷入大面积亏损的发展危局。表现在产能扩张步伐过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整体利润不断下滑、“洗牌”格局初显;发展资金短缺,缺市场拓展的渠道等。
“国内企业发展重点领域主要放在下游的封装环节,而最为关键的热平衡和荧光粉持久高效的技术专利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的LED照明产品依然与国际产品有着较大的差距。”周保臣认为,缺乏LED核心技术是导致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硬伤”,
另外,国家标准、规范和检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有效市场需求难以培育。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LED是朝阳产业,目前处于婴儿期,技术路线充满着不确定性,产品升级换代很快,不能作为成熟产业来看待。目前行业缺乏权威的行业技术标准;企业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下游的应用领域,在上、中游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
“LED照明要想快速替代传统照明,关键是成本。成本、质量、品牌将会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杭州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包秀杰告诉《中国电力报》记者,我国LED行业面临很严峻的转型任务,产业低谷促使企业必须练好内功。
政策利好助力产业发展
2011年1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明确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其中,100瓦及以上、60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分别于今年和2014年的10月1日起被禁止进口和销售。2016年10月1日起,将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或视中期评估结果进行调整。这意味着白炽灯从今年起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LED照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1世纪将进入以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时代。”周保臣深信不疑:“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我国是白炽灯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存量白炽灯150亿只左右,年产销量分别为38.5亿只和10.7亿只。淘汰白炽灯路线图的正式公布对LED照明产业和节能灯产业将形成长期利好,仅取代现有白炽灯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数千亿元。“LED照明替代传统照明是一种趋势,市场前景光明,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做低成本产品研发,准备在2013年推出。”包秀杰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