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力网讯: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水电以其在清洁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地位,显现出历久而弥新的动人魅力。民生水电、绿色水电、生态水电、和谐水电,正以全新的面貌奏响我国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时代强音。
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水电工程建设先后破解了技术、资金、市场和体制上的制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也日益增多,水电资源的开发面临着解决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的双重压力,尤其是水库征地移民安置问题已成为制约水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在12月6日举行的“2012水电移民政策技术管理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水电移民工作展开讨论。
移民补偿安置政策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主任王斌在论坛上说,水电工程多地处高山峡谷,建设征地量大且集中,征地移民工作较其他基础设施行业更为复杂。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宗教、环境等诸多领域,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社会稳定、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王斌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水电工程移民补偿和安置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总体来讲是匹配的。
系统的科学研究解决移民工程问题
生态移民、环境移民、灾害移民、扶贫 移民花费了大量资金,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中国科学研究院陈祖煜院士认为:移民是十分复杂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系统的破坏、修复、调整和重建的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问题,需要通过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加以解决。
陈祖煜表示,我国水电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在西部,灾害移民、生态移民、环境移民、扶贫移民也多发生在西部。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治、扶贫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移民生计恢复和社会安全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
移民人数有所下降工作难度呈现上升趋势
据王斌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建和拟建的水电工程移民人数分别在60万和80万人左右,总人数约150万,总体上看移民人数较以往有所下降,但移民安置工作的难度呈总体上升趋势。
王斌表示,虽然我国水库移民工作总体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力条件,但已建电站产生了较多水库移民遗留问题。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移民政策的不断完善,新建水电站移民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也出现了新问题。
因此近年来,水电建设提出了“先移民后工程”的新方针,以及因地制宜、多种安置方式并用的移民安置新思路,并要求新建电站把促进移民脱贫致富、解决库区发展问题作为水电开发的目标,开展了后续发展长效机制有关试点工作,从目前情况看,新建水电移民工作基本可以实现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后续有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