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力网讯:11月10日,走进在咸阳家喻户晓的国家电网张思德电力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我是国家电网人,时刻铭记张思德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执行《员工守则》要求,自觉遵守服务纪律。”。为让记者更全面地了解这支队伍,队长杨小寅带着队员们,站在服务队队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杨小寅说,21名队员每个星期一早晨都会做同样的宣誓。
他们总在抢修的路上
“打95598,找他们准能修。”当遇到电力故障时,这串数字会在第一时间被群众脱口而出。“我们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24小时服务,群众什么时候用电有困难,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用电’关系到每一个人,‘用心’表明面对社会的态度。”杨小寅告诉记者。无论故障大小,服务队的队员始终践行着他们的承诺:城市抢修到达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农村不超过60分钟,特殊边远地区不超过90分钟。
6月28日的那场特大暴雨让杨小寅记忆犹新。两寺渡村的变压器发生故障,200多户村民用电受到影响,几乎所有村民对当天能够恢复供电不抱任何希望。没想到的是,服务队在接到报修电话后,冒雨赶到现场,并且连夜修好了变压器。当村民鼓掌表示感谢,并想留下队员们吃饭时,队员们已经收拾好工具,匆匆赶往下一个故障点。
为困难群体点亮心“灯”
多年来,服务队坚持对辖区内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开展志愿服务,给他们发放爱心卡。76岁的贺淑琴奶奶身体一直不好,长年和聋哑孙女生活在一起。10月23日重阳节,贺奶奶因为肾炎住院治疗,使原本艰难的家庭陷入了更大的困境。闻讯后,服务队队员来到贺奶奶家中,有的打扫房间、检查线路,有的拉着贺奶奶的手嘘寒问暖,陪她聊天。服务队向贺奶奶承诺:“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只要您拨打95598,剩下的事情都由我们来做。”贺奶奶说,她把这些队员们当亲人看。
45岁的俞刚的母亲在多年前患上了抑郁症,父亲也是年老多病,还有一个残疾的女儿需要人照顾。他们都是服务队爱心志愿服务的对象,服务队一直坚持定期走访这两个家庭,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记者在服务队的备品备件室看到,除了电力抢修工具、器械外,还有一个贴有“爱心便民材料”标签的材料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开关、保险丝、灯泡等物品。杨小寅介绍说,服务队有专项的“爱心基金”,由服务队队员捐款购买些小物件,以备五保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里需要时使用。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服务队成员带着精心准备的书籍、小礼物等来到咸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为108名聋哑学生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在高考便民服务点,在贫困户家中,在深山野林,人们总能看到穿着蓝色统一工装的服务队队员的身影,看到他们真诚地为民服务。
开通微博传递正能量
为了更好地与客户互动,10月28日,服务队开通了官方微博。通过微博这一网络新媒体,服务队更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各类用电服务信息及工作动态。记者注意到,在微博里,服务队开设了“直击现场”、“计划停电信息公告”、“节电攻略”等多个话题。“我们开通微博的初衷就是希望传递一种正能量,市民不仅可登陆微博了解到用电信息,还可直击我们现场抢修。这种互动形式,能让客户更全面直观地了解供电服务。”负责每天更新微博的队员马秋瑜说。
近年来,服务队先后获得“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陕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荣誉。咸阳市市委书记千军昌说,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张思德精神在这里传承下来。张思德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通过默默无闻的奉献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咸阳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城,老百姓这么评价他们:“国家电网张思德电力服务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张思德精神在这里传承下来,用行动感动着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