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从中央预算内投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脱硝改造;建议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成本补偿额度进行适当分级,避免“一刀切”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求推进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十二五”期间将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完善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目前,我国火电脱硝改造情况如何?火电脱硝补贴电价是否需要提高?如何完善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带着诸多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
在建、拟建、已投运脱销机组 超2.4亿千瓦
记者:目前,国家对脱硝电价补贴政策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王志轩:2011年11月,为鼓励燃煤发电企业脱硝改造,物价部门对部分省市的部分电厂试行0.8分人民币/千瓦时的脱硝电价,但是此电价不能足额补偿脱硝机组的投资及运行成本,再加上《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趋严后,脱硫、除尘装置改造投资及运行成本的提高,使本已亏损的火电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记者:中电联在脱硝补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志轩:中电联一直关注脱硝成本问题及促进成本进入电价,为此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一方面受政府委托对脱硝产业发展、技术路线、控制规划、行业标准、经济政策等进行研究,主要成果包括《中国氮氧化物控制战略研究》、《火电厂氮氧化物控制产业化技术路线研究》、“十一五”期间的《现有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规划》、《“十二五”电力氮氧化物控制规划》、《火电厂烟气脱硝经济政策研究》等;另一方面,认真对火电企业和脱硝公司进调研,客观如实测算成本,并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诉求。
记者:您上述提到的《“十二五”电力氮氧化物控制规划》不知能否透露主要内容?
王志轩:中电联所做的火电脱硝规划是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开展的研究性质的工作,在2009年完成。是为国家制定“十二五”氮氧化物控制的目标、任务、措施、政策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包括了分地区、分机组类型、分煤种等分析了电力NOx的排放特点;提出现有燃烧电厂NOx治理措施方案;从技术、资金、脱硝产业的支撑能力方面分析方案的可实现性;提出规划目标值、重点项目、所需的资金需求和运行成本;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应该说为国家规划制定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研究时间较早,电力发展和环保要求都已发生了变化,建议进一步完善后发布。
记者:目前各地火电脱硝改造情况怎么样?火电企业是否有困惑?
王志轩: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投运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1.4亿千瓦,占火电机组容量的18%,规划和在建的烟气脱硝机组已超过1亿千瓦。随着《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相关规划的出台,政府与电力企业脱硝责任书的签订,各发电集团公司积极按要求进行脱硝改造,但由于火电企业亏损、脱硝电价不到位、排放标准过严、改造工期过紧、改造资金难以筹措等原因,部分电力企业改造进展相对较慢。
经企业认真研究,由中电联、五大发电集团、神华集团共同行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了情况,提出了关于加快完善火电烟气脱硝经济政策合理安排脱硝机组改造工期建议。
0.8分的脱销电价补贴过低
记者:如何尽快完善脱硝电价配套政策措施?
王志轩:完善电价配套政策措施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一是依法尽快出台全国性脱硝电价政策,弥补因脱硝引起的亏损加重。二是给予脱硝改造工程专项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脱硝改造工程资本金筹措的困难,如从中央预算内投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脱硝改造;将企业缴纳的排污费全部补助所缴企业等。三是为降低脱硝改造工程运行成本,建议国家对脱硝改造工程提供专项免息贷款或低息贷款。四是加强对脱硝进行监管的同时,也要监管电价落实的情况。五是电力行业烟气脱硝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成本控制等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不足,需要针对典型脱硝工程开展后评估相关工作,总结经验为技术、经济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参考。
由于烟气脱硝成本与机组的规模、选取的还原剂种类、改造的范围、机组的年利用小时、服役的时间等都密切相关,成本存在较大的波动,因此建议应当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成本补偿额度进行适当分级,避免“一刀切”。从根本来说,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来统筹解决火电厂综合环保成本问题。
记者:之前采访时有专家表示,脱硝补贴每千瓦时加价0.8分的试行政策,补贴够了,以之前的脱硫经验看,随着脱硫脱硝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它的费用肯定会下降,不用涨补贴了。对此,您怎么看?
王志轩:我个人的看法是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过于笼统。
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0.8分的脱硝电价补贴过低,且由于过低的电价和恶性竞争对脱硝质量有很大影响,对未来不断改造和增加成本形成隐患,这恰恰是脱硫的教训。二是烟气脱硫与脱硝的系统原理、工艺流程及设备等完全不同,两者的可比性不强。如脱硫在成本构成中其设备投资所占比重较大,而脱硝在成本构成中其催化剂、还原剂物耗和相关的电力生产系统改造投资所占比重较大,同时,脱硝设计、建设在国内市场中竞争较充分,一开始就出现了低价竞争的白热化状态,很难简单说有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三是有关催化剂的后处理基本上没有考虑,这亟需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求,后处理也是需要增加成本的。四是脱硝电价应当依据成本制定,现在不够就应弥补,如果真的下降了,电价应当及时再往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