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供电公司输电工区相继组织了对220kV粱孟线、110KV扬新线保护通道内施工单位的现场安全教育,滨湖城投公司、中铁大桥局清名路运河桥项目部对供电公司此举表示欢迎。
2007年,无锡机场高速、朗溪大桥、霞客大道、342省道、环城高架等市政重点工程不胜枚举,电力设施保护通道内的施工危险源点同比翻了6.5倍。严峻的形势下,担负线路运行维护的输电工区抓住防外力破坏这一重点,加强宣传教育,落实防控措施,使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外力破坏发生率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7.8%。
“三个职责”提供组织保障。工区成立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明确审定工作方案、实施步骤、工作目标,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检查相关措施落实情况,评审防治外力破坏工作成效“三个职责”。他们组织对近几年外力破坏原因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后,发现吊车、水泥泵车等特种车辆引起线路跳闸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05年占34.6%,2006年上升到55,6%,且大多发生在道桥施工、树木移栽、房屋建设几个方面,明确了减少大型机械和施工车辆引起线路跳闸等重点,对类似现场加大监控力度以降低外力破坏发生率。
“四个必须”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工区进一步明确设备第一责任人“四个必须”,必须定期巡视设备,发现情况及时落实现场监护并上报;必须熟悉《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相关制度,及时制止在保护区内植树、在杆塔拉线基础、电缆周围取土等威胁线路安全的行为;必须健全责任范围内线路的技术档案和运行记录;必须及时掌握设备运行中的变化情况,定期分析异常。同时加强对第一责任人的考核力度,提高工作实效。6月5日,职工孙武在工作之余巡视危险源时发现,220KV溪新线机场路施工工地现场有泵车准备施工,线路与桥面只有6米,用泵车的话车臂极可能碰到导线,于是当场制止,避免了重大电网事故的发生。象这样休息时间到现场监视危险源的在工区职工中屡见不鲜,危险源预控效果明显。
“五个要求”确保工作到位。工区未雨绸缪,提出“五个工作要求”。一是输电线路杆塔15米以下部位及拉线采用防盗螺栓。二是线路杆塔上加装禁止攀爬的警告标志。三是电缆走廊设置警示标志,电缆管道井盖采取防盗措施。四是对线路下造房、道桥施工等危险源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每班建立危险源点资料库,分轻重缓急每月滚动修改,每周对照,重点线路设专人现场监护。五是对一般危险源点进行特巡、监察性巡视。工区对上述要求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纳入绩效考核。6月6日,线运一班班长肖全根在巡查中发现500KV斗南线53#-54#间2辆吊车正在线档下吊一巨大石块,此处线路对地只有20米不到,如此大型作业非常危险,当即予以制止,可施工人员拍胸脯保证不会出问题,继续冒险施工,经与玉祁镇政府及时联系,建设单位最终停止了施工。
“六种手段”落实防控措施。工区采取“六种手段”,召开群众护线员会议,指派专人对危险源点进行监控,动员全社会关心电力设施保护,探索在高电压等级线路上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新技术,组织对吊车、水泥泵车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对市政基建工地进行安全宣传、监控,张贴、悬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宣传牌等,通过人防、技防、设施防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正在施工的郎溪路运河大桥工程在220kV荆红I、II线29#至30#档内,线运二班经过实地查勘后,发现桥面与导线的垂直距离刚好满足运规要求,可供施工的距离十分狭小,故在该处设立了监护员。一天晚上,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想私下采用混凝土泵车浇制基础桩,一旦施工,安全距离肯定不够,对线路和施工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监护人员常驻现场,掌握动态,及时发现了并制止这一行为,才未酿成大祸。
“属地化管理”畅通保护信息。工区认真落实电力设施属地化管理各项工作,全年收到护电信息120余条,防范、排除重大安全隐患16处,防范安全事故5处,避免经济损失30多万元。9月19日台风“韦帕”袭击无锡,太湖供电所提供了35KV芦歧船7#被汽车撞至倾斜的信息,后经过工区及时组织抢修,挽回了10多万元经济损失。工区还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指定分管领导和专职,负责分派、督促、检查各班组对供电所提供信息的回复率和质量,做到条条信息有反馈。一条条“信息联络单”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7月17日,华庄供电所职工电话“报警”,在高浪路与华清路的交叉路口发现一块长6米塑料网膜飘落在110KV高珠华线路上,使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