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水力发电 » 正文

潘家铮院士:不要把三峡建设妖魔化

日期:2007-11-29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中国电力新闻网

国际电力网

2007
11/29
02:0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潘家铮 三峡

    11月27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先生等出席发布会,介绍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答记者问。此次会议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郭卫民主持。

    会上,中外记者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环保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其中,国外记者对三峡建设中的资金、移民、生态隐患、地质危害等问题提出质疑。为此,潘家铮院士指出,很不赞成国外记者总是针对我国一些问题,比如三峡工程成为全球变暖的定时炸弹等,进行所谓“阴暗面”的报道,夸大事实。他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增进友谊和相互之间的沟通,“作为我个人,三峡工程耗尽了我后半辈子的全部精力,现在这个工程被人们形容为妖魔、炸弹、一库酱油,心里很不好受,我希望这些先生们能够客观地报道中国,中国人民欢迎朋友们的批评和监督,哪怕讲得重一点,我们也是欢迎的,但是请不要‘妖魔化’。”潘家铮院士诚恳地希望,“所有在华的外国记者们,都能成为中国人民真正的好朋友。”

   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在会上对三峡工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也是中国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工程,自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以来,在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世界有关国家和大型企业的友好协作下,广大参建者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三峡工程始终按建设规划顺利有序地开展,目前已经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工作稳步推进,三峡工程成功地实现了156米水位运行、百万移民搬迁顺利,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以及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日益显现。移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社会总体稳定。

  汪啸风主任从资金管理、总体进度、输变电建设、移民工程、生态保护等五个方面向媒体朋友们做了介绍。

    一、建设资金管理规范,投资控制卓有成效。三峡工程投资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模式。按1993年价格水平折算,截至2007年9月,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三大工程累计完成静态投资1153.47亿元,占概算的92%。总的看,资金使用安全有效。静态投资可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之内,动态投资可控制在初期预测的范围之中。近几年有关部门对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建设资金进行了全面的审计、稽察后,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枢纽工程总体进度提前,综合效益进一步发挥。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并实现了初期156米水位蓄水的目标。三峡工程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目前的防洪标准已经从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2007年三峡工程成功地发挥了汛期的拦洪调峰作用和枯水期给坝下补水的功能。三峡左右岸电站19台单机70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1330万千瓦,至今累计发电已超过2000亿千瓦时。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600多公里的航运条件大为改善,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2006年,三峡过坝货运量突破了5000万吨,远远超过了蓄水前最高货运量1800万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都在有效控制之中。

  三、输变电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电网运行安全稳定。输变电工程除地下电站送出部分外已基本完工。其主体工程和调度、计量、通信、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等二次系统工程的安全、质量情况良好。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促进了全国电网互联格局的形成,为华东、华中和广东等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电力保障。

  四、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库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原则,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开发性移民方针,保证了移民安置与工程进度相衔接。截至2007年9月底,三峡工程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22万人,建设各类房屋4583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570多家,库区文物也得到了有效保护。淹没涉及的12座县城有11座县城已完成整体搬迁,目前只有开县处于扫尾阶段。库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城镇原貌焕然一新。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就业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不断深化,库区经济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库区已完成生产总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8%;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

  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有序推进,不断取得重要成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政府对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高度重视,水利、农业、林业、环保、交通、建设和卫生等部门通力合作,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三峡工程蓄水后生态效益明显。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在当年可行性报告预测范围之内。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以优于三类水质为主;库区泥沙来量下降,水库排沙比高于设计预计值;泥沙的来量是明显下降的。水库诱发地震维护低强度水平,无碍大坝安全;三峡水生和陆生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库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地质环境未见异常。三峡工程建设开工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防治专项资金,进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地质灾害。

  另外,汪啸风主任还指出,156米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可以说,三峡工程是中国政府经过几十年反复论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民心工程,是保障长江中下游千百万民众生命财产免遭重大水患的民生工程,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优化环境的生态工程,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三峡工程建设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目前,三峡工程已进入后期建设时期,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三峡工程还需在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做好移民安稳致富和水库安全运行与科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长期不懈地努力。他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实现“建设一流水电工程,创造一流生态环境”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