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对于三峡建设者来说,是一个令人鼓舞欢庆的日子: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三峡左岸电站于2001年11月正式开始安装与调试工作,2003年7月10日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2005年9月左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至此,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2007年,三峡电厂工作重心延续到右岸电站,5月10日,右岸首台机组22号机进入充水调试阶段,6月11日,22号机正式移交三峡电厂运行管理;10月20日11时11分,我国首台国产756MW水轮发电机组——右岸26号机安全稳定运行达到100天,成功实现“首稳百日”考核目标;8月20日,右岸21号机顺利并网发电进入商业运行;10月22日,三峡电厂接管18号机;11月1日,右岸25号机开始进入72小时试运行。目前,右岸共有5台机组投产发电,20号机也在如火如荼地调试中。
至11月2日,三峡电站20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已通过电网输送到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的千家万户,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用电紧张的局面。
从左岸电站机组安装开始,三峡电厂认真贯彻三峡总公司提出的“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创新管理理念,为机组接管后的运行管理做好了充分准备。2007年年初,三峡电厂克服冬修期间生产任务重、人力资源紧、机组技术改造多等诸多困难,分别从运行、电气、机械三个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参与右岸机组安装监理工作,从全局把握工程进度,确保机组安装质量,协调各方关系,争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值得骄傲的是,右岸26号机是我国第一台完全由国内厂商独立设计、独立制造、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该机组“首稳百日”的顺利实现标志着三峡工程机电设备国产化取得重大成果,表明我国依托大型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国家重大装备发展与应用的战略取得丰硕成果,标志着我国在70万水轮机设计、制造、安装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自主研发或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到来。于此同时,我国巨型机组的科研创新成果显著,26号机840兆伏安发电机采用全空冷技术,其创新成果的成功运用稳步地推进了我国发电机蒸发冷却技术的工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