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西藏发展有三大“瓶颈”:能源、交通、通信。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特别是青藏铁路开通后,通信和交通都得到了很大改观。如今,青藏联网工程将填补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后一块短板——能源。
“青藏联网工程的投运能够马上解决今冬明春西藏缺电问题。”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调度中心运行方式处处长措姆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表示,根据西藏公司预计,今年迎峰度冬期间,青藏联网工程直流部分最大输送功率将达18万千瓦,日最大输送电量274万千瓦时,总计输送电量53904万千瓦时,占电网总需求发电量的30%以上。
至此,困扰西藏多年的冬季缺电历史将终结。
疏通西藏能源瓶颈
在西藏电网员工的眼中,西藏电力一直匮乏。自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建设的西藏第一座电站——装机容量660千瓦的夺底沟电站开始,在西藏的用电历史上只有1997年到2001年电力供应相对富余。2005年以后,西藏建设全面提速,用电需求迅速攀升。而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经济发展更是令西藏电力需求以每18%的速率猛增。尽管多方努力,西藏的缺电现象依旧得不到有效缓解。
从数据来看,西藏并非是能源匮乏的省份。西藏初步调查可开发的水能5660万千瓦,占全国的17.1%: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在1500~ 3400小时,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推测年风能储量达930亿千瓦时。同时,西藏也是中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各种地热显示有1 000多处。
那么西藏为什么会缺电呢?这与西藏能源资源结构中水能占绝对比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水电在给西藏提供了清洁电能的同时也让西藏地区饱受季节性缺电之苦。在冬春枯水期,西藏的电力缺口一度高达30%。为了保障居民用电,西藏公司只能通过工业停产等有序用电管理措施进行限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藏经济的发展。而西藏缺油少煤的现状令火电成为冬季能源补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青藏联网工程为西藏的能源紧缺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式。将一直孤网运行的西藏电网通过青海电网与整个西北地区电网互联,既可以有效解决西藏电网冬季枯水期缺电问题,又可以在夏季丰水期将西藏地区富余的水电输送出来,使西藏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此同时,因为减少了火电建设,远输以及环境压力也减轻了。据测算,青藏联网工程开通后,“十二五”期间,内地将往西藏电网送电约40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1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5万吨,可谓一举多得。
“青藏联网工程最重要的作用是根本解决西藏电力短缺问题。”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克俭说,“工程可以满足西藏‘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再也不会出现为保民生而对工业限电的尴尬局面。”
据介绍,西藏中部电网“大机小网”、孤网运行、缺乏外部支援的问题突出。羊湖电厂装机容量占藏中电网负荷比重40%以上,曾发生因该电厂停机而导致的停电事故。藏木电站投产后,其比重将占电网负荷的60%以上,“大机小网”问题更加突出。“青藏联网工程解决的不仅是西藏缺电和窝电的问题。实现全国联网后的西藏,在电站发生事故时,西北电网可从外部对其提供电力支撑,确保西藏电网的可靠供电,西藏电网会更加安全。”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明表示。同时,为使青藏联网工程送入西藏的电力“落得下、用得上”,西藏公司完善了现有110千伏电网,新建了220千伏网架,并推动城市电网改造、全面实现城市居民一户一表,同时扩大农牧区“户户通电”工程的范围,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西藏电网因此更加坚强。
助力青海能源发展
受益的不仅仅是西藏,青海电网也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了750千伏电网覆盖面,完善了网架结构。“青藏联网工程建成后,青海电网从酉北电网的末端转变为电力互换的重要枢纽。”青海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怀明表示。
之前,青海柴达木地区仅依靠两回长距离330千伏线路(输电能力50万千瓦)供电,供电能力无法满足海西地区负荷发展的要求。青藏联网工程投运后,青海主网向海西电网送电能力将提高到200万千瓦。此外,海西地区大量的光伏发电电力也可以通过750千伏线路送往青海东部地区。
据统计,2011年底,海西地区将有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投运。而根据远景规划,该地区将建设6个光伏发电产业园区,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如此大容量的电力送出,750千伏电网必不可少。青藏联网工程交直流各有一头起点选择在格尔木,可以帮助该地区的光伏发电顺利就近送出。随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投产,格尔木将逐步成为青海省继西宁之后的第二大负荷中心。
青海省常务副省长徐福顺表示,青藏联网工程顺利投运后,青海电网骨干网架将东接甘肃、南联西藏、西引新疆,形成以柴达木地区为中心的电力枢纽,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为青海省建设全国太阳能发电基地提供强大的电网支撑。同时青海电网也将由终端型电网转变为枢纽型电网,这在青海电网发展史上县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开启资源配置之门
青藏联网工程不仅从根本上改善西藏能源短缺现状,还将实现我国内地电网全面互联,并与内地其他电网实现电力互补,将西藏丰富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我国西部地区电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西北煤炭、风能与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加快西北能源资源开发建设,是落实国家能源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西电东送、实现西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实现了西北与新疆、华北、华中三地的大联网,并通过建设750千伏和1000千伏电网,将西北电网与相邻电网互联,把西北的水电和火电“打捆”,大规模输送到华北、华中地区,实现跨地区、跨流域错峰、调峰、“水”“火”互济,更大范围地优化配置资源,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按照国家电网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西北电网还将建设新疆—哈密—敦煌—鱼卡—格尔木相联的大“通道”。届时,西北电网联网优势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将会得到更大的显现。
国家电监会副主席王野平在青藏联网工程开工时就曾表示,建设青藏联网工程,有利于显著增强西藏电网供电保障能力,有利于增强青海乃至整个西北电网结构,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促进西部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