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访谈中,王江平紧紧围绕电煤供应新机制产生的背景、运行以来产生的效果和未来走向回答了记者提问。他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受多重因素制约,贵州省电煤供应保障一直十分艰难,而去年入夏以来更是遭受了严重特大干旱灾害,水电基本丧失发电和调峰能力,电力保障只能靠火电支撑,使得电煤供应难题更加危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省经信委积极探索“煤电利益一体化”发展道路,改革创新电煤供应保障模式,建立了电煤供应新机制,稳步推进电煤市场化,迅速地扭转了电力紧张的被动局面,电煤市场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通过2011年10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电煤供应新机制以来,效果十分明显,并对于国内部分省区的电煤保障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比电煤新机制实施前后半年的情况可以看到,2011年上半年,贵州省电煤供应矛盾集中爆发,截至6月9日全省电煤库存仅107万吨,电网统调16家火电厂中12家存煤处于警戒线以下,1774万千瓦火电装机中62%的机组面临停机危险,最严重的时省内停发、限发机组高达800万千瓦,占总火电装机的45%,贵州电网发出大面积停电红色预警。时逢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39%的水电装机丧失发电和调峰能力,发供电出现巨大缺口,在大幅调减外送电量的情况下,省内被迫实行错峰限电。
在危急时刻,贵州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电煤供应新机制,经过短暂的政策适应和磨合,电煤供应快速迈入良性轨道,电煤库存在短期内快速攀升,2011年12月31日达到650万吨,超过电煤库存600万吨的计划目标。正是得益于煤电要素的充足保障,2011年贵州省工业增速达到21%,创造了历史性的高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全国第5位、西部第3位。同时也为2012年第一季度工业经济的“开门红”夯实了基础。除此之外,对火电企业的补贴也包含了对“西电东送”的补贴,为受电方做出了积极贡献。
电煤新机制最初的出发点是理顺煤电关系,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电煤新机制的针对性、灵活性和调控性不断显现出来。从短期内来看,贵州省能源、资源型的工业结构是客观必然存在,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还将不断增强。虽然电煤新机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但也必将为理顺贵州省煤电关系、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而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