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的五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波澜壮阔的五年,也是工程造价管理开拓创新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克服诸多外部因素影响,积极内部挖潜,健全造价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不断强化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规范工程造价全过程管控;合理控制造价水平,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电网技术升级,同时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两型”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控制工程造价究竟能带来哪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与电价相关。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可以有效降低电力供应成本,控制电价水平。电价的制定遵循着“成本补偿、合理收益”的原则,电力供应成本包括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线路损耗成本、管理成本等。其中,建设成本比重最高,而它又由电网建设投资决定。因此,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建设投资,可以降低建设成本,有效抑制电价上涨。
“大企业有大责任。可以说,为了抑制电价上涨而努力控制工程造价水平,这是国家电网公司自我加压的结果,体现的是其作为特大型中央企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沈维春评价说。
二是与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息息相关。“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西电东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西部重点项目投资规模逐年增长,国家电网公司也加大了西部地区的电网工程建设规模,其中,750千伏变电工程由2009年的2个增至2010年的7个,变电容量也从2009年的280万千伏安猛增至2010年的1500万千伏安。西部劳动力成本较东部地区偏低,征地费用较低,输变电工程造价整体偏低。加大西部地区投入,也对降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整体工程造价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是对机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的全面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全面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大力采购国产化设备,带动民族工业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作出了贡献。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时,国家电网公司在材料设备采购中立足国产化,尽量采用质量可靠的国产设备及材料,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例如,除龙政芜湖大跨越,三峡输变电工程中的其他大跨越全部采用了国产大跨越导线及配套金具,价格由进口的5.2万元/吨降低为国产的2.6万元/吨;采用国产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价格由进口的12万元/千米降低为国产的1.8万元/千米。2010年,交流输变电工程实现全部设备国产化,直流设备国产化率稳步提高。
在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基建工作会议上,副总经理郑宝森对工程造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确保工程建设合理造价,依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创建优质工程要求,合理确定工程可研估算和初设概算,既要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又要防止低价恶性竞争。
2012年,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任重道远,必须自我完善、自我加压,使其能够符合电网和企业发展的各项要求。
强化造价控制,体现在全面提升电网工程使用寿命上。工程使用寿命是体现工程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电网公司要求,今后新建电网工程建构筑物使用寿命要达到60年以上,变电主要一次设备和线路主要设备使用寿命达到40年以上,主要二次设备使用寿命达到20年以上。以资产全寿命周期安全、效能、成本指标最优为目标,加强工程各环节的统筹协调。
强化造价控制,体现在加大公开招标力度上。要深化总部、省公司两级招标平台管理,进一步加大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的集中管理力度,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建设资源。
强化造价控制,体现在对电网建设重点工作的支持与跟进上。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向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发展,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要以管理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大建设体系有效运转和持续完善,不断提高工程结算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建设管理效率与效益。随着智能电网研究实践的深入开展,智能电网的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工艺标准复杂,工程造价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造价管控难度加大,工程造价管理如何应用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措施,这是新的形势赋予工程造价控制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