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输变电线路的建设,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直流输电国家。当我们回眸三峡输变电工程十年建设的风雨历程时不难发现,在这部鸿篇巨制中,每一页都凝聚着国家电网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进步的努力和成果。其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已成为电网建设的新“地标”。
当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华美落幕,人们会发现,其所创造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三峡电力外送的本意。正如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所述:“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不仅确保了三峡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而且通过三峡电网建设,促进了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全国电网互联格局的形成,对加速实现西电东送通道建设目标、对全面提高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平都起到重要作用。”
电力外送更优化的资源配置
尽管我国的水力资源位居世界第一,但开发程度却只有百分之十几,严重污染环境的火电占据着电源结构的主导地位。从环境保护和稳定电力供应两方面考虑,我国必须解决电力工业结构失调的弊端。
三峡工程32台70万千瓦水轮机组和224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不但将我国水电开发占电力供应的比例提高了2.4个百分点,而且它高达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更为全国提供了人均70千瓦时的清洁电力。三峡水电能源的使用,相当于我国新增一个年产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同时,减少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少环境损失的效益相当可观。
“高峡出平湖”的梦想正在实现,如何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输往全国,在区域联网间调剂余缺,提高水能利用率,三峡输变电工程无疑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三峡输变电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峡输变电系统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在华中,形成了以湖北环网为核心,辐射河南、湖南、江西的500千伏主网架;向西,建成万龙双回500千伏线路,连接川渝电网和华中四省,形成统一的华中电网;向东,通过三常、三沪直流输电工程形成送电华东的输电通道,加强了华中、华东电网的直流联网;向南,通过三广直流输电工程形成了送电广东的输电通道,实现了华中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异步联网;向北,建设辛嘉500千伏交流工程,实现了华中电网和华北电网的同步联网;向西北,灵宝背靠背直流工程实现了华中和西北电网的直流联网。
以科学发展观看待电力工业,必须正视两个规律:一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低电压到高电压,从孤立系统到互联系统;二是我国一次能源分布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规律,即“西水北煤”的格局和主要集中在京广铁路沿线及以东经济发达地区的电能消耗市场。正是基于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一个以三峡电网为核心的全国联网格局正在加强,它将为能源资源在区域电网间实现优化配置提供先决条件。
工程建设更高效的建设管理体制
在1994年10月24日下发的国务院第四十四次总理办公会议纪要中,明确“三峡输变电系统和电站分开建设,电网应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这就改变了“重电源、轻电网”的传统模式,在宏观层面上将三峡输变电工程纳入整个三峡工程建设体系,同步决策,同时设计。国家在一次性批准三峡工程系统设计后,把整个三峡输变电工程一起列入国家重点工程,不再按年度单独批复单项工程的开工,授权项目法人按条件成熟的情况,在保证三峡电力外送的前提下逐年自行安排开工。
国家授予三峡输变电工程的特批程序“整体论证规划、整体立项、滚动调整、分步实施”,提高了工程前期准备、规划调整和开工立项的决策效率,保证了输变电工程与枢纽机组的协调建设。而政府从一开始就建立的权责明确的新型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则为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务院成立的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作为三峡工程的高层决策机构,负责三峡输变电工程重大项目的决策、重大设计方案的审批、资金来源的确定、融资政策的选择和国产化方案的确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要履行三峡建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组织协调、保障服务及监督检查等政府职能。枢纽、输变电工程建设分别由各项目法人承担。
1996年,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作为项目法人,它负责三峡输变电工程的投资、建设以及管理,协调有关电网、省电力公司筹集资金,进行跨大区电网、跨独立省网的联网工程以及关系到全国联网的大型电厂送出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与全国联网及跨省送电工程直接相关的大型电厂和主要为保障联网运行所需要的调峰电厂的投资、建设和管理,同时从事有关电网建设的工程咨询、监理及设备物资等多种经营项目。此外,在三峡工程建设、移民等各项重大工作中,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协助。
电能交易更开放的市场体系
截至2006年年底,通过三峡输变电工程累计输送电量1673亿千瓦时。其中,送华中电网422亿千瓦时,送华东电网768亿千瓦时,送南方电网483亿千瓦时。
三峡电力外送,加强了华中、华东以及华南地区的市场联系,已形成自主、规范、稳定的电能交易。2006年4月,三峡总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依托当前,谋划长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服务社会,长期共赢”的合作原则。2006年12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与三峡总公司签订了“十一五”三峡水电站购售电合同。这笔合同涉及电量近3000亿千瓦时,迈出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三峡电能消纳的重要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领导指出,国家电网公司要“通过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做好电能消纳工作,实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资源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007年7月13日,长江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共同签署了《2007~2010年度三峡水电站购售电及输电合同》,以保证三峡电能合理消纳,满足南方电网用电需求,化解市场风险,规范电力交易行为,这对于加快跨大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具有标志性意义。
科技创新更自主的产业实力
2007年9月,泰国曼谷。随着亚洲电力工程颁奖现场如雷的掌声,三峡-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从多个国家共计4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2007年度亚洲输变电工程年度奖。
在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国家电网公司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这些“第一”是这个特大型国有企业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实体现,意味着走通了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起点和更努力的超越。
在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实现了从国产化到自主化的飞跃。
从三常直流到三沪直流,国产化率完成了从30%到70%的跨越。在灵宝背靠背直流工程中,这个比率已经达到了100%!与此同时,直流设备的国产化也走过了一条从合作、分包、联合体到自主生产的历程。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雷鸣山司长认为:“三峡输变电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完全有可能制定出我们的标准和规范,形成我国在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现在,网联直流公司已经携着厚重的“三峡经验”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直流输电的市场竞争中,并信心满怀地向特高压工程的成套设计研究发
起冲刺。
在交流输变电领域,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了我国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设备制造能力;在设计技术、施工工艺和新设备、新装置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成果。我国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随着科研、设计和制造自主化水平的攀升,电网运行自主化能力的提高也迫在眉睫。为了精确测量超高压导线的舞动频率、幅度等技术参数,研究导线舞动机理,武汉输电公司的向文祥在百米高的过江塔上,冒着刀子般的寒风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最后只能让工友把冻僵的他“搬”下来。凭着这些辛劳的付出甚至生命代价的一线实践,国家电网的运行人员快速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准和操作能力。与“规模前所未有的输变电工程”相匹配,我国电网运行水平正在朝着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升。
现在,三峡电网完善工程业已启动,着重细化解决三峡电网运行可能出现的差异性问题、查找故障、建立完备的应急机制等。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竣工,不是完结而是开始。它所带来的改变和产生的影响,必将重大而深远。
相关链接
三峡输变电工程科技创新成果
●灵宝背靠背换流站工程控制保护系统联合功能及性能测试开创了国内直流输电工程的多个“第一”:国内第一个在全数字模拟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国内第一个在现场之外进行的集成所有相关二次厂家设备的测试。
●三常直流输电工程中的芜湖大跨越,塔高达229米,是当时亚洲第一高塔,而且两主塔间距离1300多米,创造了亚洲输变电工程长距离放线的记录。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技术引进,掌握了国外公司进行5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设计与成套设备设计的技术,获得了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研究所需要的专用软件。该所进行的三沪直流输电工程用500千伏换流阀绝缘型式试验,打破了外国公司对该项试验的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国家电网公司采用了先进的选线技术,提高选线精度,选择最合理的线路和站址,达到规划投资上的合理节约以及与生态、人文环境最大的和谐。三沪工程华新换流站的500千伏交流配电装置首次采用了户内GIS方案,较大地减少了征地面积,少占了基本农田。
●在华新站的设计中,换流变压器采用box-in方案,平波电抗器采用隔声屏障,交流滤波器场周围的围墙都进行了加高,并且设置了隔声屏障,减少了对附近居民区的噪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