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农电之窗 » 农电新闻 » 正文

松原供电“三最”班站:带着梦想前行

日期:2012-02-07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鲍春妹

国际电力网

2012
02/07
09: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松原 供电

  吉林松原供电公司变电二次检修站是一个特殊的班站,有人称它为“三最”班站,哪“三最”?成立时间最短——538天;员工平均年龄最小——27岁;专业最集中——集继电保护、自动化、通信、仪表四个专业于一身。

  作为松原供电公司“扁平化”创新管理模式下组建的新型班站,这个定员24人,目前仅有12人的年轻班组如何应对公司新体制运营下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日前,笔者带着太多的疑问与好奇走进了这个特殊的集体。

  “你是干啥的?”——“我是干活的。”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一张单人床、两个办公桌、两个材料柜占据了不到20平方米的地方,这就是变电二次检修站站长王雷的办公室。

  回忆班组组建初期的那段日子,这个29岁的年轻站长感慨颇多:“那个时候感觉压力很大。一方面是班组建设的基础工作需要按照新模式要求重新建立,比如岗位职责的设置、班组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等;另一方面是面临人员少、班员业务能力不足和繁重的工作量带来的种种困难……”说到这儿,王雷笑着告诉记者,“有一次,因为晚上又加班,到11点多才走,单位门卫的大爷实在忍不住了,就问我:‘你到底是干啥的呀?怎么总加班呀?’我就告诉他说‘我是干活的。’”

  说起自己的班组,王雷的脸上总是神采飞扬,而谈到爱人和四岁的女儿时,他似乎沉默了许多。由于经常出差在外和加班加点,他和家人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每天晚上回家时,爱人和孩子早已经睡了,我只能到厨房看一眼锅里的饭菜,好知道她们吃得什么?吃得好不好?”说到这儿,他无奈地苦笑道:“这好像是我关心她们娘俩的唯一方式。”而每次出差回家,他总是要给女儿买一大堆好吃的东西,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对女儿的亏欠。

  今年九月份,王雷在公司的公开竞聘中,以优异的成绩成功竞聘调度监控中心副主任岗位,并同时兼任变电二次检修站长一职。面对新的岗位和更大的挑战,王雷坦诚地说:“还是那句话,我就是干活的,领导信任我,我就要把它干好!“

  缺岗不缺位,少人不少责

  “人少活多,怎么干?”这是变电二次检修站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班里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而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2011年2月15日,当所有人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变电二次检修站临时接到220kV乾安变220kV风安线间隔二次部分的安装、调试、投产任务。还没缓过乏的二次人,好像彼此有了默契,还没等到通知,大家已经整装待发。此次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正常工期为30天的工程,二次班却只有18天的工作时间。时值初春季节,乾安县风雪大、气温低,寒冷的天气,让室外作业每进行一步都越加艰难。为了抢工期、保运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表被更改为早6点到8点,整整14个小时,一天顶两天。班里的每个人在工作时段都自觉地把手机设置为静音,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精确性。春风冻人不冻水,刚刚在场地站上几分钟,全身就被春风吹透了。在端子箱前接线的王振彪一蹲就是两个小时,棉鞋把脚下的雪融化了又冻上,几天下来,发现双脚起了冻疮。班员杨柏梁工作中突然肚子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后来经医院检查为急性肾结石需马上作手术,可手术后第四天,他就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回到工作岗位上……

  “缺岗不缺位,少人不少责,正是因为大家像绳子一样拧在一起,劲儿用在一起,变电二次检修站才能走到今天。”说起手下的弟兄们,站长王雷感到十分的欣慰和自豪。

  从“只能看”到“很能干”

  “只能看”——用这三个字来形容变电二次站成立初人员的业务能力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他们中有的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有的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真正懂业务、精业务的少之又少。一年多过去了,他们现在的业务能力究竟怎么样了?11月14日,记者来到前郭220千伏变电站的生产作业现场一探究竟。

  “小刘,打一张遥控线线号管。”变电二次检修站的张琭童俯身蹲在机构箱前,一边麻利的进行接线操作,一边对旁边同事小刘说到。这个年仅25岁的本科毕业生,一年多前还对二次专业一窃不通,现在干起活来却已有模有样了。看着机构箱里密密麻麻地电线和接口,记者不禁问道:“这么多线你能记住吗?”小张略带羞涩地笑着说:“当然能啦,因为这些线全是我们去年自己接的,都在脑子里记着呢!”正聊着,王雷正好从主控楼外的梯子上走下来,尽管手下的兄弟们不再向一年前那样需要他手把手的带了,可他依然不敢有任何的懈怠,仍然要跑上跑下的随时进行监督和提醒。“现在要比以前好多啦!”他笑着说到:“以前干一个66千伏刀闸改造的活要从早上六点干到晚上十点,现在只需要三个小时就干完了……” 自信的表情、灿烂的笑容,与正午金色的阳光交相辉映,而那双专注的眼睛却始终注视着不远处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兄弟们忙碌的身影,眼里透着异样的光彩,透过这双眼睛,记者仿佛看到了变电二次检修站美好的希望与未来!

  或许年轻、或许稚嫩、或许还有更多困难与挑战等待着他们去战胜,但坚定的信念不曾让他们的脚步停歇,心中的梦想将继续支撑他们奋勇前行!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