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采用“电网调度监控中心+操作站”管理模式,减少了电网运行管理的中间环节,实现了调度业务的扁平化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在安全供电、集约发展、提高绩效等方面,将有效提升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该管理模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通过调度、监控专业的融合,减少管理层级,释放运行人员的工作效能。
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均在原调度机构调度班组基础上改建成立,在人员配置上,调控中心的调度员和监控员实行联合值班。因此,调控员比过去的调度员更能全面掌握所辖变电所一、二次设备的实时信息,在简化日常业务流程的同时,对电网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掌控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也得以大幅提升。
此前,浙江电网大部分变电站已实现“调度+监控中心+操作站”的管理模式,这比传统的变电站有人值班模式虽然前进了一大步,但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张,变电运行人员紧张的状况依然十分突出。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浙江实际,从去年9月开始,省电力公司就出台了《浙江电网县级调度调控一体化实施意见》,编制发布了《浙江电网地、县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实行)》、《浙江电网自动化系统信息规范(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按照“安全第一、统一规划、制度先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调控一体化实施工作,构建组织结构合理、业务流程清晰、资源集约融合、运转协同高效的地、县调控一体化管理和技术体系。今年6月,浙江各地完成所属县调调控一体化实施工作。
与此同时,省电力公司还按调度专业、监控专业、新进人员三种培训模式,分期分专业开展全省县级调控员全员跨专业岗位培训。截至目前,全省已开展培训班20期,完成了全省县级调控员的全员岗位培训,提高了调控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此外,省电力公司还同步开展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流程制度标准修订等工作,同步开展省调调控一体化运行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工作,积极推进省调调控一体化运作相关工作,为全面实现“大运行”体系建设任务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