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正激活我国风力发电市场,但许多企业不计成本地拼争项目,互相杀价——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支持风力发电的政策陆续出台和实施,长期沉寂的风力发电市场迅速被激活。众多投资者蜂拥而至甘肃、内蒙古等风力资源条件较好的省区,一些企业不计成本争夺风力发电项目,圈占风力资源好的区域。而就在国内风电投资者大干快上之时,国外风力发电设备厂家钻了国内供货能力严重不足的空子,纷纷乘虚而入,风电设备上千亿元的“大蛋糕”眼看着被外商分而食之……
风电项目热得烫手
风电突然“发力”始于2005年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这部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给风力发电产业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前景。法律出台当年,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增长65%,达到130万千瓦,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了61个风电场。
2005年一年,仅内蒙古自治区就批了176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今年实施的风力发电项目超过300万千瓦,其中已签了设备订货协议的就有280万千瓦。记者采访了解到:内蒙古、广东、福建、山东、河北、甘肃、新疆等省区都在规划大型风电项目。甘肃省规划了两个百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场;江苏省近千公里的海岸线,几乎县县都在规划建设10万千瓦至20万千瓦的风电场;风能富集区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全市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可达2400万千瓦,未来5年将重点建设3个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场,风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00万千瓦,建成国家最大的风电基地。
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自绪说:“各大公司像跑马圈地,一窝蜂地上,争项目、争设备、争管理运营人才。风力发电设备难订,价格居高不下,各个集团互相挖风力发电专业人才,龙源集团的好多人就被挖走了。目前的风力发电产业不仅‘过热’,而且‘发烧’。”
招标企业亮出“跳楼价”
与业界“跑马圈风”和各地政府雄心勃勃的规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风电专家对其投资回报并不看好,认为只赔不赚!
原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费用分摊管理的试行办法,在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由政府“按照风电项目建设特许权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而由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特许权招标纷纷出现大大低于成本的“跳楼价”。
据北方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测算,按照内蒙古的风力资源条件,风力发电正常的盈亏平衡点应该在0.48元左右,如果企业投标的价格能在这个基础上低一两分钱,还有可能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等手段加以消化,但如果低于3分钱以上,则根本不可能保本经营。实际情况是,虽然有的投标企业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测算的成本是每度电0.40元多,但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投标时却出价到0.30元多。
王自绪说:“目前的竞标已经很不正常了。从最近的几次特许权招投标来看,尽管专家们都提出竞标价格偏离了成本底线,但国内大的能源公司还在互相杀价,行业外一些不太熟悉风力发电实际成本的投资者也在往下跳。”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等专家认为,这种状况如果不得到改变,将使风力发电陷入全行业亏损,那就背离了国家鼓励风电产业发展的初衷。
风机设备定价权受制于人
按照国家规划,未来15年,全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至3000万千瓦。以每千瓦装机容量设备投资7000元计算,未来风电设备市场份额将高达1400亿元至2100亿元。
与风力发电项目的一哄而上相比,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产品质量无法与国外厂商相比。目前,我国较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厂家只有新疆金风科技公司和2004年涉足这一行业的大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在2005年风力发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产品占28%,主要是新疆金风科技公司的产品,进口产品占72%。
北方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徐成龙说:“把全国所有的风力发电设备厂家的生产能力加在一起,铆足劲加班加点生产,一年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也只有75万千瓦左右。由此,美国、丹麦、印度、德国等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大国的生产厂家纷至沓来,在国内寻求合作。这等于是拿我们全国电力用户数以百亿、千亿计的钱,扶持了国外风电设备产业的发展。”
在国内风力发电项目集中上马、设备需求激增的刺激下,国外风力发电机组的价格持续走高、产品供不应求,风机设备定价主动权受制于人。业内人士估算,2005年风力发电设备平均价格比2004年上涨了约20%。北方龙源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在各大公司集中上风力发电项目的情况下,风电设备成了卖方市场,国外风机厂家牛得很,价格根本谈不下来,因为你不买还有别人买。这种被动局面实在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