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实验成功意味着我国已经具备将含氧煤层气分离液化技术,即将煤层气中的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和空气分离,并将提纯后的煤层气液化,这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是第一次。
含氧煤层气是专指煤矿开采过程中为防止瓦斯爆炸而抽排出的甲烷含量在30%-70%的煤层气。我国目前在采矿过程中,每年有60亿-8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排入大气,既浪费了能源,又造成环境污染。而一座年产量两万吨的液化工厂每年能够处理7000万立方米的煤层气,相当于每天减少排放19万立方米的含氧煤层气。
含氧煤层气中甲烷含量低,且混有空气,极易发生爆炸,曾被喻为煤矿“第一杀手”。本次实验的成功将有望减少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以往煤矿总是把含氧煤层气空排至大气中,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本次分离液化实验采用采用深冷精馏的方法,把含氧煤层气的分离和液化在低温低压的情况下同步进行,一次完成。这样提纯煤层气液化后,其体积将缩小600倍,甲烷的浓度将从35%~50%提高到99.8%。体积的减小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可使用LNG运输车运送,随气源和用户的改变而改变运输线路,甚至可以作为现有的天然气管道调峰资源广泛地用于工业、民用等领域。
据悉,这次工业化试验成功后,合作的赞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阳煤集团三方还将投入约1个亿,于2008年在阳煤集团建成一个年产两万吨的液化工厂,并随后在阳泉、晋城等地再建设四个更大规模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