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国家能源局审定并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分析人士指出,风电技术新标准有利于突破我国当前风电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由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的转变。
“风电并网难的问题已引起国家管理层面的高度关注,国内风电发展一直深受‘并网难’之困,近期国内风电场频发的风电设备脱网、倒塌、起火等事故,也客观上加剧了风电并网问题的复杂性。”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周凤起8月10日说。
风电行业门槛提高
“风电行业技术新标准的制定提高了风电行业的技术门槛,对于风电设备制造商和风电运营商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中炯表示,完善风电产业技术标准,规范风电产业发展,对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既有重建设、重规模,轻质量、轻管理的问题,也与风电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密切相关。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指出,风电发展缺失风机制造、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缺失安装运营、维护管理以及与国情相适应的实时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技术标准。
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参与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他在接受《新能源导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并网标准主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要促进我国风电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符合现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三是要兼顾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四是主要技术指标要符合主要生产厂家的技术指标。
新的国家标准相对于以前的企业标准,对风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风电场来说,它的预测要求的时间更长,原来是要求48小时,现在要求72小时。”国内一家风机制造商负责人表示,对风力发电机本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大电网不稳的情况下要求风机不能脱网,这就意味着进入风电行业的门槛在不断提高。
“从国家最近连续颁布的政策不难看出,国家已经在不断提高风电产业的准入门槛。”北京国能日新系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雍正说,有关部门正在起草《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风电行业门槛进一步提高,势必引发新的竞争,导致一部分企业被淘汰。
“以低电压穿越为代表的一批标准都在原来没明确的情况下变明确了,并成为强制性的行业准入门槛。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要继续坚持走下去,设备质量、技术研发、成本与利润的核算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涛说。
据了解,“准入标准”的内容主要有:新的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而对于改扩建的生产企业而言,至少要累积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在设立新生产企业时,在项目投资中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不得低于30%。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规范风电产业。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计划将风电企业从目前的68家整合到25家之内,以提高风电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还将对新进入企业采取提高准入标准的措施,新申报项目启动资金不得低于10亿元,连续三年赢利,否则不予批准开建。
酒泉风电基地已开始进行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大规模的改造。据介绍,目前酒泉风电基地的3600多台风机都将进行技术改进,不改进的将不准上网发电,这项工作预计在年内将全部完成。新疆也规定,今年起提高达坂城风区风电项目准入门槛,对已核准上马的项目,要求必须在一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并上网发电。
鉴于目前国内现有的风电行业标准很多都从国外引进,并不太适合我国的风能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因此,标准的制定更加强调“本土化”这一特征。
不过,有国外风电设备制造商担忧,中国出台新的风力发电技术标准,可能会提高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技术门槛。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制定本国的技术标准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国家出台的这些标准对中国境内的企业一视同仁,目的是淘汰落后产能,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按新标准进行整改不可避免
据业内人士透露,按照新的国家标准,现有风电场中至少过半风机不符合要求。尽管新标准出台让风电企业觉得压力很大,但至少从目前来看,有标准所依无疑带来了风电项目重新开始审批的福音。
国家能源局审定并发布的“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实施。那么,已建成的风电场和已生产出来的风电设备是否执行这些标准?“只要是不符合标准的风电场和风电设备就要进行改造,否则就不能并网。”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透露,不过要真正执行这些标准还有一定难度,这涉及的风电企业相当多。目前国家委托中国电力科学院进行检测,检测是否合格也需要一个过程。
那么,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风电场和风电设备整改是否有先后顺序。“首先对于已暴露出问题的风电场和风电设备进行整改,在整改的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刘永东说,装机容量大并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的风电场也会进行整改,在建和扩建的风电场都要按照新标准执行。
“我们还没看到标准的具体内容,可以肯定的是不符合标准的肯定要整改。”一家风电运营商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做有关整改方面的准备,不过,技术新标准增加了企业的硬件和软件成本投入,风机制造成本将会随之上升,这无疑会增加风机设备商的销售压力。
“我们的风电功率预测产品和风电调度管理支持系统的技术标准完全可以达到本次颁布的行业标准的要求。”东润环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丹表示,东润环能对产品的升级是在常规的技术提升范围内的,这方面的工作一直在进行。
对于已建成的风电场和已生产出来的风电设备的改造,李琼慧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对于不符合标准需要改造的风电场和风电设备,可以采取“分门别类”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搞一刀切,但最终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对于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在有序规范、以质取胜的行业发展环境下,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避免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漩涡,尤其是对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来说,这一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雍正指出,对于风电运营商来说,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以及有序的行业发展规划保障了风电场的运营安全,降低了维护成本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风电上网比率亦将随之提高,运营商的风电销售收益随之增加。
发展速度可能会放缓
“风电发展的脚步暂时会放缓一些,要停下来进行整改,但今后发展的步伐会更加铿锵有力。”李琼慧告诉说。
而刘丹认为,行业标准的颁布,无疑会给火热的市场降温,让大家可以冷静下来去思考行业的发展及规范问题,风电场投运后的电能消纳问题,以及风电并网的稳定及科学调度问题等。这不但不会导致风电发展速度放缓,反而会让行业更加合理、科学、健康地发展。
不过,在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涛看来,我国风电发展将是一个放缓的过程,新标准的提出,对技术和质量都设定了更严格的关卡,设备和技术都将做出相应的调整,整个行业都需要对新标准有个接受和消化的过程。
从近期相关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就可看到,风电产业增速放缓迹象已现。如中材科技1~6月实现利润总额9630万元,同比下降47.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56万元,同比下降12.82%。
泰胜风能1~6月净利润大幅下降58.72%~61.10%。
在风电项目的“跨越式”发展之下,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赢利能力持续下降。据了解,2008年,风电造价是每千瓦6500元;2009年是每千瓦5400元;2010年,价格开始低于每千瓦3500元。较之3年前,价格几乎被腰斩,风机企业游走于赢亏之间,命悬一线。
在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看来,陆上风电在经历了近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已经逐渐步入行业发展的瓶颈期。今年以来,陆上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给风电发展敲响了警钟,风电场建设有所放缓。
“主要在于地方审批的项目太多,造成了风电行业产能过剩,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进行改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风电发展的速度会因此而慢下来。
产业链延伸成趋势
从2004年开始,政府持续的利好政策推动了风电产业的高速发展。除了建成总装机容量全球第一的风电场之外,风电装备制造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风电装备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使风电产业的新兴市场蓬勃发展起来。
风电场开发商也生产风机,风机制造商同时涉足风电场开发和风机关键零部件,甚至国家电网都开始了风机制造的尝试。在业内人士看来,风电企业产业链延伸已成趋势。
风电产业链上游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在国内已有诸多例子。作为国内比较大的风电运营商也涉足风力发电机制造的行列。最近,大唐集团和韩国现代重工联合生产的风力发电机也将下线,预计年内将生产50台。
这是大唐首次涉足风电机组制造领域。
大唐集团并非是最早介入风电机组制造的开发商,国电集团下属的国电联合动力早在2006年11月就与德国Aerodyn公司签订技术引进协议从事风机生产。目前,国电联合动力已成为拥有3300多名员工、年产风机超过2000台的制造企业。
从风电产业链下游向上游扩张只是风电产业链延伸的一部分。日前,从事风机制造的三一电气也在不断加快向风电场进军的步伐。据三一电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一电气已与一些地方签署了风资源开发的协议,计划开发风资源量达到2000万千瓦,这标志着三一电气正式进军风电场开发行列。
风电产业的纵向整合要属金风科技做得最全面,这家老牌的风机制造企业,涉足了风机制造、风电场开发、风机零部件供应、甚至永磁等原材料生产等领域,今后还要把运营维护和服务单独拿出来做。
华锐风电则对风机制造的上游把控得当,风机的轴承等重要零部件质量,通过内部控制得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