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一边是国外一些国家电力匮乏,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在5月17日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分会——电力行业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济济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国际电力市场行情如何?国家对电力企业“走出去”有哪些政策支持?成功走出去的电力企业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与会官员、专家和企业代表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阐释了独到的见解,我们特刊出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5月17日,作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的一部分——电力行业研讨会,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这其中,不仅有已经在海外市场生根的华能集团,还有一些正行走在海外投资路上的探索者,更有对海外市场跃跃欲试的企业。研讨会上,企业家们紧紧扣住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这一主题,站在国家能源战略基础上,从行业的角度论述了电力企业走出去的必然性。并用自己在实施跨国投资战略行进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从国别之间的政治、经济、法规等宏观投资环境给中国电力行业如何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进行带来一场深层次的思想碰撞。
市场饱和 企业被迫“走出去”
为什么要鼓励企业走出去?中国贸促会电力行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李斌用一组重要数据阐述了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深层原因。据权威部门统计预测,到2008年,中国的发电供给量基本趋于饱和。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大多数电厂的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出现下滑现象,很多机组已经降到5千小时。令人担忧的是,按照统计,如果到2008年或者往后,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下滑到4500小时以下,电力企业连还本付息都很难实现。这种严峻的事实,逼着企业走出去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一边是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一边是国外一些国家电力匮乏,国别之间不平衡的供电布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市场商机。据介绍,在非洲一些国家,当地人还在采用点蜡烛的方式驱赶夜幕。在尼日利亚,即便是在电网已经输送到的地方,因为缺乏电力供应,即使在首府阿布加平均每周的停电时间也在3天以上。正因为如此,他们急切需要建设大规模电力设施,印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势在必行。
高储蓄 奠定投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上述所讲的因素外,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可依赖因素——中国是个高储蓄的国家,其储蓄远大于国内投资并形成净资本输出非常大的投资格局。2005年,中国的境外投资净输出是1万亿人民币,这其中不包括已经扣除国外进来的600亿美元。投资正处于一种核心地位,中国投资占GDP40%以上。相比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投资率相对较高,那么中国的高投资是怎样形成的呢?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带来的资金供给能力。他认为,国民的高储蓄率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资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