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中科院院士王乃彦:我国应积极发展核电事业

日期:2006-09-04    来源:新华网、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网、光明日报

国际电力网

2006
09/04
22:5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科院 院士 王乃彦 积极 发展 核电 事业

王乃彦核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正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一个瓶颈。核能在我国能源可持续供应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形成共识,我国的核电发展战略正从“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转变。

核电发展的国内外状况

截至2004年6月,全世界共有442台热中子堆(热堆)核电机组在运行,装机容量达到363Gwe。核电占全世界发电总量已经连续17年稳定在16%左右。2003年有16个国家的核电比例在25%以上,其中,法国为77.6%,韩国为40%,日本为35%,德国为28.1%。

我国的核电事业起步于1973年,历经周折,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才步入正轨。现已初步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6年5月,我国共有10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8Gwe。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份额分别为1.7%和2.3%,其中浙江、广东两省的核电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2006年底在建机组将全部投产,届时我国核电的11台机组将达到9Gwe,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

我国第一座自主建设的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3年,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10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

我国能源供应形势分析

2002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达14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但人均能源消耗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能源领域所面临的问题日趋严重。我国能源供应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能源发展需求与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之间的矛盾。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总需求量将达到30亿吨标准煤左右,而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可开采量仅分别为世界人均值的11%和4%;我国煤储量虽比较丰富,但人均可开采量也仅为世界人均值的55%。这意味着我国化石能源将会更早进入枯竭期,难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2002年我国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92.2%,其中煤和石油分别占66.1%和23.4%。大量燃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比较严重,主要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加权平均高40%。中央要求单位GDP能耗到2010年降低20%,尽管我国发电的煤耗每年都在下降,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20%的节能空间。我国的建筑能耗比欧洲高出3倍,交通方面比国际高55%,水泥综合能耗高31%,煤矿开采中能耗更大。

为应对上述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而较快地发展,我国应将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基本国策放在首位,采取积极措施逐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份额,提高新能源的份额,改变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大力推广核能技术、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氢能源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等。

建设先进的核科研基地

为振兴我国的核事业,必须加强核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不少重点大学均设有核科学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核科学工程技术人才,他们曾经为中国核工业的崛起铸造了令国人自豪、让世人震惊的辉煌。进入80年代后,由于我国核工业体系的相对萎缩,各高等学校纷纷撤消核工程专业,目前国内仍保留核工程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生源不足或生源质量不高是普遍现象。其结果导致整个核工业系统科研、生产的人才队伍出现断层。为了缓解人才断层对核科研、生产的冲击,各单位不得不招收非核专业的毕业生,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使之逐步掌握核工程专业知识。这一情况如不加以改变,将成为制约我国核工业体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可喜的是,自2004年8月以来,中央就发展我国核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要求注重技术创新,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形成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研、设计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鉴于核事业的特殊性(从事放射性操作、地处边远)和核科研人员的待遇偏低,国家应出台特殊的优惠政策,吸收、培养和稳定核科学和技术人才。应注意从源头抓起,有计划地恢复一些大学和专科学校的核科学工程专业,并根据核事业的需要培养不同层次的核科学技术人才,缓解我国核科研和核工业系统后继乏人的局面。(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乃彦 摘编自作者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