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东芝54亿美元为进军中国核电市场

日期:2006-04-12    来源:赛迪网  作者:佚名

国际电力网

2006
04/12
21:1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东芝54 核电市场

 西田厚聪深信西屋电气会带给东芝公司巨大而长远的经济利益。

  一向老成持重的东芝这回玩大了!一锤落定,这个电子界的老大用相当于东芝集团2004年度综合经营利润四倍左右的价格,砸中觊觎已久的核能公司——西屋电气。如此大手笔的豪赌自然不是异想天开,东芝此番涉足核能领域,曲线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显然是“司马昭之心”。


  要买要卖我说了算

  英国核燃料公司(British Nuclear FuelsPLC)这次应该偷着乐了,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Corp.)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其下属西屋电气,比其预期的20亿美元高出近两倍。而在这场火热的收购战役中,感到惊诧的应该还有东芝的竞争对手,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Co.)和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IndustriesLtd.)。与出价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三菱重工提交的最终报价相比,东芝的出价至少高出10%。

  这次东芝竞购的西屋电气是美国境内大多数核反应堆的建造商,作为英国政府下属企业,西屋电气在全球核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预计今后该公司将在核电厂的设计及运营维护方面起主导作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芝公司尚未享受收购成功的喜悦,便已经开始为股权出售事宜进行谈判。东芝公司预期将转让不超过49%的股权,来收回超过25亿美元的资本。据悉,日本丸红商社(Marubeni)和三井集团(Mitsui)是最有可能赢得该交易的日本公司。此外,美国核电工程集团Shaw也有可能得到较少部分股权。Shaw主要设计核电站及制造反应堆。Shaw公司也曾参与西屋电气的竞购,这次卷土重来,足见这家美国公司对西屋电气的诚心。此外也有消息称,通用电气和三菱重工都有意收购少数股权。


  争的就是中国市场

   众所周知,东芝公司是以电子元器件、数码产品等为主营业务的大型跨国工业集团,其下属公司及业务目前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一个以电子及数字产业为主的公司,缘何要这样大手笔地进入核能领域呢?

  事实上,东芝公司多年以前就开始涉足能源领域,在日本的核能技术领域也已开展了不少业务,在1998年,东芝公司也曾在核能领域与清华大学开展过合作。而此次大规模介入核能领域,也是在东芝公司业务发展计划之列的。东芝在一次发言中称,东芝期待到2015年,通过企业运作和技术重组,其核能业务能够扩大到目前规模的三倍水平。

  此番收购西屋电气,除了从东芝核能发展的全球战略,以及降低公司对半导体事业和消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出发以外,显然是冲着中国核能电力市场而来。在此之前,西屋电气已参与中国第三代核电站依托项目的核岛技术招标,即广东阳江、浙江三门4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建设。而包括东芝在内的日本公司,因为所掌握核电技术都是沸水堆技术,与中国所采用的核岛技术不同,因此一直未能成为中国核岛技术的主流供应商。此次收购成功,无疑为东芝获得中国核电订单扫清障碍。

  此前,在核电领域,东芝公司在中国一直没有取得一席之地。GE、阿尔斯通、日立、西门子等国外企业,早已与上海电气、哈电集团、东方电气等企业开展合作。如果东芝不能想方设法加快脚步进入中国市场,尽快分得一块蛋糕,其优势将更加难以发挥。但如果东芝入主西屋电气,并且西屋能赢得核岛项目大单,东芝也可顺势进入中国核电市场。这样,东芝与中国企业合作的目的也就得以顺利实现。

  东芝集团之所以涉足核能领域,与国际资源状况的大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全球不可再生的传统资源储量日益减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趋尖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价格不断攀升,燃煤排放污染令人忧心忡忡,于是在经过长期的社会抵触后,核能又重新受到市场青睐。

而西屋电气所在地的美国政府也一直在推动使用核能。美国能源部官员2月6日表示,在布什(GeorgeW.Bush)任期内,重新考察核电站废料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提案将获得支持,拥有核能设施的其他国家也获邀共同出资参与这个项目。不过,在美国建立任何新的能源设施都可能遭到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和巨大的监管障碍。


  进军核电领域,对于东芝来说将是一桩大事。与消费电子的制造销售不同,一家核电站的修建可能要超过10年,其间充满诸如环境因素等各类风险。但东芝总裁兼首席执行长西田厚聪(AtsutoshiNishida)对这项收购十分看好,他认为尽管收购价格听起来确实很高,但以东芝公司现有的多方面竞争实力,以及西屋电气未来的商业增长和潜在利益,这项投资是值得的。他还提到,预计到2020年,核能源需求会比2005年增长50%,那时东芝将通过拥有的西屋电气积极应对这场挑战。


  樱桃好吃树难栽

  54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对东芝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政压力。核能投资成本回收周期长,势必影响到东芝公司的流动资本。

  国外一些分析师并不看好这笔交易。道琼斯通讯社称,尽管通过这一交易可使东芝的能源部门壮大,但是代价实在太高,并有可能损害公司其他核心业务。摩根大通证券分析师YoshiharuIzumi也表示,这笔交易给东芝带来的影响很可能将是负面的,“这将限制公司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

  另据《东芝集团CSR报告书2005》显示,东芝公司在2004年度尽管数码产品大幅度盈利,但电子元器件、社会基础设施、家用电器等部门同比均有所下降,综合经营利润为1548亿日元(约13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98亿日元。年度纯损益达到460亿元,同比增加了172亿日元。而2000年度至2004年度5年间,东芝公司的营业额始终维持在5~6兆亿日元之间。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东芝公司的财政状况没有明显的提升,那么,西屋电气这笔短期无法回收成本的巨额投资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东芝集团的财政运作。因此,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东芝公司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承担这部分投资风险是明智之举。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规避美国政府在政治和监管方面的障碍,以及拓展美国的业务,东芝也需要选一个美国本土的合作伙伴。西屋电气尽管隶属于英国核燃料公司,但地处美国,并与美国的核能业务有着紧密的联系。英国核燃料公司认为,东芝公司入主西屋电气将会为西屋电气创造更多的出口机会,并使其更有力地竞争到更多的美国客户。另外,由于这一收购将交由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因此东芝寻找一个美国合作伙伴来出面应对这些问题再好不过。

  即使财力、物力都得以顺利解决,人力也是东芝公司要面临的一大问题。虽然东芝公司曾在日本本土开展核能业务,但对于这样一个涉及核能领域的大型投资计划,今后需要面临管理、运作、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凭借自身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恐怕难以应对。因此,找到已经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合作伙伴也是日后经营西屋电气不可或缺的条件。


    船到桥头自然直

  尚未占全天时、地利、人和的东芝公司,下在西屋电气上的赌注充满了未知。大部分分析人士指出,东芝所付出的并购代价相当昂贵,且东芝目前还没有提供回收投资的具体计划。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东芝股价一度走跌。穆迪投资者服务(Moody’s

  InvestorsService)也表示,有可能调低东芝的长期债券评级,因为收购西屋电气的交易势必将影响东芝的现金流。穆迪称,将对该交易对东芝财务的影响程度、西屋电气为东芝提供盈利的时间和方式,以及东芝回收投资的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最终决定是否调低东芝的长期债券评级。

 可见,为了打消外界的顾虑,保持西屋电气的盈利,东芝公司除了引入资金流,降低政治风险,还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模式、技术经验。那么已经具备相关优势的公司无疑会对东芝公司产生吸引力,权衡利弊后,花落谁家自见分晓。而中国核能市场这块大蛋糕,东芝能否如愿分得,我们拭目以待。

  东芝公司成功收购西屋电气,充分展示了一个跨国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远见和艰苦抉择。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东芝公司没有简单地沿着其强势的电子产业之路走下去,而是认准潮流,横向多元发展。不管未来的道路是否平坦,但是远景毕竟是光明的。

  跨国企业多元化发展的例子现在已经越来越多。除传统核心业务外,美国通用电气涉足商务融资、金融、能源、医疗、保险、广播、交通运输等产业;德国西门子公司涉足电力、交通、医疗、金融等产业;中国海尔集团也涉足家居、生物、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多种产业。

  我国企业在主流业务平稳发展的基础上,是否也该考虑把一个篮子里的鸡蛋拿出一部分放在别的篮子里,逐步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呢?东芝曲线进入中国市场这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投资战略,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借鉴呢?

  东芝公司积极寻求国外合作伙伴,一旦合作成功,将取得多方面收益: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资金、技术不足,实现利益共赢下的合理融资,降低巨额投资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本土公司的介入,会有效减少政治因素的干预,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我国企业在走出国门的时候,也应在自身能力有限而商机不容错过的时候,多考虑合资合作。在进入新的国家和地区市场时,一定要搞好与目标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关系,审时度势,多打政治牌,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官司。当然,合作是要在控制绝对比例股权的情况下进行,不然即使收购成功,假以时日,城头会否变换霸王旗就真的不好说了。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