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中国核工业发展 奋斗精神代代传

日期:2019-07-10    来源:中核集团

国际电力网

2019
07/10
13:5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核工业 中核集团 华龙一号 福清核电站

   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作出发展中国核工业的决策,数以万计的开拓者们在荒漠戈壁,荒山野岭中开启了我国核工业的艰难起步。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从第一座反应堆到第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64年间,几代核工业人的奋斗接力成就了中国核工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追梦之路。
 
  这里是正在建设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站的施工现场,29岁的王沁宇和同事们正在进行核电站主要设备的安装。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正在建设中的福清核电站,有望在2020年建成,成为全球首个完成建设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王沁宇从2015年项目开工时就参与其中,见证着它每一步的成长。
 
  中核集团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王沁宇:
 
  (华龙一号)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85%以上,它的核心设备都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生产的,供货厂家遍布了全国各地,有5300多家。
 
  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核电技术,这是让王沁宇特别自豪的一件事。王沁宇说,他已经是家里的第三代核工业者了,爷爷王乃彦是中国核科学首届毕业生,如今仍在北京从事核物理研究。
 
  是(爷爷)带我走进了核工业的领域,我觉得在精神上和工作上他都是我的榜样。
 
  今年84岁高龄的王乃彦,已经在核工业一线整整奋斗了63年。他与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一起,创造了中国核事业从零到一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乃彦:
 
  这是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并称为“一堆一器”。是中国核事业的火种,老母鸡。
 
  1958年,“一堆一器”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那个时候王乃彦和科研人员正是在这座核反应大厅里日夜无休,为的是给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的研制提供关键数据。
 
  没有窗户都不知道白天晚上,困了就裹着大衣在地上睡一觉,有的时候实在太困了,在机器旁边睡着了,经常被电流电醒。
 
  1958年5月,原子弹的研制进入冷试验阶段,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挺进了海拔3000多米的金银滩,这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生命禁区罗布泊,核试验也在悄悄进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乃彦:
 
  喝的那个水都是苦水,没有淡水,都是咸的,一刮起风来,飞沙走石,什么都看不到了。
 
  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中国核工业人在这里隐姓埋名,成就着一项项伟大的事业。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1971年9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这艘核潜艇没有用一颗外国的螺丝钉。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点火中子源装置负责人 王方定:
 
  (有人说)中国人想做原子弹,把裤子卖了也做不出来。当时有一种气概,二万五千里长征我没赶上,这个我赶上了,自然是非要做出来不可。
 
  以身许国,敢为人先。这是老一辈核工业人精神的精髓,也是今天新核工业建设者的底气。
 
  中核集团总工程师 雷增光:
 
  60多年来,中国的核工业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本着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精神创造了核工业的辉煌。在今天,核技术应用不光为我们国家提供国防的基础,还会为我们国家经济的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到今天,我们国家核电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三位,在医疗的诊断,治疗,食品的消毒,农业的育种,甚至于石油勘探,(核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44台,全年核能发电量为2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为18.96%,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万钢:
 
  新一代核工业人在新时代要有新的作为,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核能研发、成果转换,使核技术能够更多地惠及民生。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