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节能环保 » 节能环保 » 正文

齐鲁石化热电厂:让蓝天更蓝

日期:2019-06-03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刘新圣

国际电力网

2019
06/03
10:3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齐鲁石化 节能降耗 节能环保

    “截止5月19日,脱硫装置实现外排烟气小时达标连续运行100天。为表彰脱硫车间自我加压、追求卓越的实干精神,经研究决定,对脱硫车间嘉奖10000元。”5月22日,齐鲁石化热电厂下发嘉奖通报,对脱硫车间进行重奖。
 
    外排烟气达标是热电厂“让蓝天更蓝”绿色企业创建行动中的其中一项主要内容。今年以来,该厂把执行新环保法作为新常态,实施源头控制、过程优化、末端治理三管齐下,规范环保装置运行操作,开展技术攻关、标准化装置创建等,既实现了稳定达标,又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提质创效。
 
     环保达标,人人都是执行者
 
    5月30日,热电厂厂长王军明分别与三个攻坚项目组及各专业负责人签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书》。“要建立受人尊敬的美丽热电,必须坚持环保达标和绿色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签订完责任书会,王军明掏心窝地讲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必须严守原则和底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环保工作做好了,更有利于组织生产。”刚受到厂部嘉奖和表扬的脱硫车间主任张家斌感触颇深,“原来环保达标是在被动完成。现在通过环保达标,我们真正尝到了甜头。”
 
    因为脱硫生产过程的强腐蚀性,“脏乱差、跑冒滴漏”曾一度成为了这个车间的标牌。
 
    现在,呈现给大家是环境整洁优美的办公作业现场。“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心情很舒畅。”在微信群里,工作之余晒一晒自己的工作场所的变化,成了职工们的一大乐趣。
 
    “这些都是环保达标和绿色企业创建带来的变化。”党支部副书记石怀发说,利用交接班、副班学习、政治学习等向职工全面灌输清洁生产、绿色生产理念。职工交接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卫生打扫,从岗位到区域再到装置。
 
    车间在积极倡导清洁生产的同时,把绿色企业创建和标准化区域创建等结合起来,从车间领导到职工,都积极争做环保达标的执行者。
 
    “清洁生产、标准化创建等,为我们实现环保达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也成为了热电厂第一个达到公司授牌的标准化泵区。”张家斌对此颇为自豪。
 
    自我加压,成为行业排头兵
 
    “近期1号液氨蒸发系统相继出现蒸发器内漏、排污罐内漏、管线砂眼等缺陷。虽然及时进行了消除,但是也反应出设备已到使用寿命,存在安全隐患。如何保证在设备运行末期的安全。”进入5月的第一个周六,氨法脱硫装置长周期攻关会按期举行。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影响氨法脱硫小时带来连续达标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创新攻关,在热电厂已坚持了一年多。
 
    面对燃煤电厂的烟气达标排放这一环保管理的难点,热电厂从细化各项环保管理指标入手,不断强化环保装置的运行管理,组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指标以分钟值保小时均值、以小时均值保日均值、以日均值保全年达标”的提早干预、确保达标的管理措施落地。
 
    期间,开展设备完整性评价,创建标准化泵区和完好装置,建立设备长周期运行记录,摸索设备周期运行规律。经过反复实验,消除了二级泵入口入网结晶堵塞及管壁磨损隐患,逐个对脱硫塔进行检测、检修,彻底解决了喷淋层堵塞、阀门内漏、管线磨损等问题......
 
    在1、2号锅炉服役满30年,按照国家规定须退出运行,原有1、2号锅炉共用的1号脱硫塔失去了“服务对象”。该厂对脱硫塔进行改造,实现了正在运行的3号、4号锅炉脱硫“一炉一塔”运行模式。
 
    “一炉一塔运行后,3号、4号锅炉的带负荷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在改造现场,车间技术员王建华讲,改造对外排烟气小时连续达标也起到了有力支撑。
 
    “政府环保部门给我们的标准是确保日均值达标。但我们自我加压,执行的是小时均值连续达标标准,这个完成起来难度更大。”张家斌说,截至到5月30日,六套氨法脱硫装置外排烟气小时达标达到了111天,安全运行已超过了2600天,走在了国内氨法脱硫行业的前列。
 
    今年以来,国家、省、市、区环保部门多次到热电厂视察,烟气小时连续达标排放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环保专家的充分肯定。
 
    目标完成,个个都是参与者
 
    “以前这个达标曲线都是锯齿状的,现在基本上是一条直线,这说明装置运行平稳度越来越高。现在我们的超低排放基本上控制在每标立方米10毫克以下,比35毫克的国家要求减少了60%左右”张家斌仔细观察着二氧化硫的达标曲线。
 
    为使指标稳定,他们采取导师带徒、订单式培训和应急培训等方式,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脱硫工艺操作规程、脱硫安全技术规程、脱硫检修规程、标准操作法、标准检修法、工艺卡片、工艺流程图和设备档案,内操的操作水平和指标控制平稳度大幅提升。
 
    在硫酸铵装车现场,前来装车的车辆排起了长队。
 
    “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项目,现在年产硫酸铵将近5万吨,每吨硫酸铵在600元左右,每年创效可达3000万元。” 刘红旗说的这个硫酸铵,是氨法脱硫装置把二氧化硫脱除后,通过加氨工艺处理生产出的一种副产品,是一种农用化肥。据刘红旗讲,他们生产的这个产品已经走出国门销售到了国外。
 
    “公司‘率先打造两个一流’,环保必须先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装置开好,把环保指标完成好。建设美好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张家斌说,面对越来越高的国家环保标准,他们虽有压力,但更多的还是满满的动力。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