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水力发电 » 正文

福建永春打造全国农村小水电绿色样板

日期:2019-04-15    来源:泉州晚报  作者:叶国强

国际电力网

2019
04/15
10:5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农村小水电 绿色小水电 小水电站

  “永春县因地制宜,对已建水电站进行分类整治,河流生态原始味道浓厚,景观优美,社会效益很明显,值得学习借鉴。”4月1日,水利部办公厅在永春县召开全国农村水电绿色改造现场会,与会人员纷纷对永春农村小水电绿色发展取得的成就点赞。
 
  在上世纪,永春县作为小水电发祥地,曾成为全国小水电的一面红旗,也是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的策源地。近年来,该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绿色电站建设,问诊散落在山野河边的水电站,探索老旧水电站的退出机制,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推进流域环境的生态修复,实现社会得生态、河流得健康、百姓得实惠、电站得效益。
 
  挥手作别 河道泛清波
 
  “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这发电机组一‘放假’就是三个月,也该上班了。”近日,在永春县石鼓卿园电站,安全员郑建峰在电脑上查看信息,并在工作本上记录运行的相关数据。
 
  据悉,卿园电站建于1958年,2010年完成“十一五”农村水电电气化改造,装机容量由2050千瓦扩容至3250千瓦,年均发电量由原来1050万千瓦时提升至1550万千瓦时,并实现微机自动化监控。
 
  “以前都是全年发电,现在不同了。每年3月至11月为雨水充沛期,电机就运作;其余为枯水期,电机就休息。休息期间,我们并没有闲着,除了做好值守外,还要做好流量下泄管理工作,一旦出现下泄量不足,系统就能马上预警。”郑建峰解释说,该站是一座发电和引水灌溉的综合性电站,从上游拦坝引水,引水渠道长7.8公里,设置了48个农田灌溉孔,为周边2000多亩农作物输送生命之源。从2015年开始,电站开始实行季节性生态限制发电模式,即便是枯水期,渠道下的农田依旧清水盈盈,植物焕发生机,坝厂间的河道因坝上其余水量的排放,绿水潺潺,白鹭依然立水戏鱼。
 
  “限制卿园电站发电,是小水电站退出机制的一种创新。”永春县水利局电力股股长潘炳坤介绍,永春县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以保障生态需水、农田用水为重,因地制宜,分类整治,实施限制、调整、退出等三种处理方案。其中,对像卿园电站这样河流脱水段较长、生态影响较大的电站,严格控制其技改,发电运行转为季节性生态限制运行;对于有水库调节功能的电站,采用调整方式,通过科学调度,蓄丰补枯,维持河流生态流量;对影响河道生态、存在安全隐患、效益低下的电站,采用补偿的方式,报废退出。截至目前,该县共有39座电站退出历史舞台,有效地恢复农田灌溉用水,并由此增加了40公里河道的流量。

  增效扩容 电站产红利
 
  “电站年年为我们发红包,这是前几年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美事。”从去年开始,每逢春节,永春县一都镇三岭村的村民乐开了怀,每人每年都能从三岭电站拿到800元。要是老人,每个月还能拿到120元以上的补贴。除此之外,村民还能享受到由电站出资的每年240元农村医保。除了现金分红外,村里的路灯设施及电费、聘请幼儿园老师、奖学、道路硬化等村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均出自电站。
 
  “去年,我们为全村1200个村民发放各种补贴120多万元,这些福利来自于电站增效扩容后产生的效益。”该站站长曾钦已说,该站于1994年底建成发电,装机容量原仅为960千瓦,系村民集资建设。经过20多年运行,机电设备老化,电站综合能效低。2016年,电站被水利部、财政部列为“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并于2017年完成厂房建设、水工设施,水轮发电机组和自动控制系统等改造,提高了自动化管理水平。改造后电站装机容量为303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由733.7万千瓦时提高至1043万千瓦时,年增加收入96万元。
 
  笔者在三岭电站看到,厂区郁郁葱葱,绿荫成林,堤坝由5个拱形组成,弯月一样完美地镶嵌在两山之间,水面浩荡;岸边,很多游客正在库区观光桥上憩息,在亲水平台戏水,有的在唱山歌。“我们还在厂坝间河道设置堰坝增加水域面积,在河道两侧进行绿化并建设慢行步道等游乐设施,让群众茶余饭后有一个好去处,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游玩。”曾钦已说,改造后的电站,不仅让村民共享扩容的红利,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热潮,如今,三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村。
 
  像三岭这样通过增效扩容实现多方共赢的电站,全县共有12座,增加装机2275千瓦,年新增发电量1700多万千瓦时,增加清洁电供应,实现节能减排。其中,湖洋电站、龙门滩三级电站被水利部确认为首批绿色小水电站。
 
  从2011年开始,永春县用5年的时间,探索小水电可持续发展之路,除了扩容增效之外,还引导146座电站改造下泄流量,对湖洋溪流域龙门滩三级、湖洋、龙山、垵口、龙门滩四级等五座电站严格执行最小生态下泄流量要求,安装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省环保局联网,恢复215公里断流河道的生态流量,提高了5000多亩农田灌溉的保障能力。同时,还首创生态电价,出台电站转型升级激励办法,对卿园、五一、五二等3座电站,重新确定上网电价,落实补偿资金,有效激发了业主转型升级内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共赢。

  祛病除险 河道载乡愁
 
  前几年,家住永春县蓬壶镇壶南村的老潘很烦恼。他的家在鹏溪岸边,下游刚好是鹏溪电站的库区,库区虽然不大,但只要一下大雨,溪水上涨,经常堵住他们家的出水口,有时还会倒灌进来。
 
  鹏溪电站建于2003年,年发电150千瓦时,库坝高约4米,宽约35米,于2015年报废退出。“考虑到库区上游百姓的生活现状和下游的用水需求,周边群众较多,库区的危险性较大。我们决定将库区拆除。”潘炳坤说,拆除后,清淤溪床,绿化两岸,水草、沙滩、细石,野趣十足,乡愁味道绵长。“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下暴雨了,相反,还经常可以带孩子去溪边散散步,有时,还一起戏戏水。”老潘说。
 
  鹏溪电站只是永春县消除小水电站隐患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小水电站安全隐患消除,就要正确处理小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永春县水利局局长郑双伟介绍,为此,该县大抓清淤清障,强化植被保护,保障行洪安全、水土保持,促进水源涵养、污染治理。此外还严格禁止开垦25度以上的坡地,将流域干流1公里、支流500米范围列为禁养区,着力打造“会呼吸的河道”,让儿时记忆里的潺潺流水回到百姓身边。
 
  华丽转身 电站续蓝图
 
  近日,永春市民张永强带着孩子,到五里街镇埔头村电力公园参观机器人、电工等模型,还走进科普馆,细数永春小水电的历史,体验物理小实验。
 
  该公园和科普馆坐落在霞陵溪河畔,由埔头水电站厂区改造而成。废弃的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组、电缆盘等被创意组合成各种模型,置于溪边公园一角。而在厂区内,墙壁上图板展示该县水电发展历史,在展桌上,摆放着风力发电、手摇电力、串联等物理电力构件,成为活生生的电学教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眼前是甲骨文石艺和美丽的霞陵溪,上游又有茶文化博物馆,背后又是一片田园风光,文化味浓厚,科普又很直观,既能玩,又能学,是一处很好的游学之地。”游玩中,张永强感觉很是惬意。
 
  “除了该站外,我们还建设了石玉水电站纪念馆、桃联电站网红咖啡馆、桃源电站书吧和桂洋瀑布景观平台。这些小水电站,上岗时,带着一身的星光,转身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郑双伟介绍,把退出的水电站加入文化创意元素,并有效结合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中,以“生态+产业+宜居”的模式,有力地助推了周边乡村旅游发展。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