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媒体聚焦 » 正文

啥是“佩奇”?是电源建起、农网升级、电器配齐!

日期:2019-01-25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孔清华

国际电力网

2019
01/25
08:3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农村电力 农网升级 农网改造

  最近,一则名为《啥是佩奇?》的电影宣传片刷爆社交媒体,生活在农村的爷爷为满足孙子的新年愿望,遍寻“佩奇”的故事令人动容,影片所展示的乡村生活图景也颇为生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史,电力在支撑我国工业高速发展、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同时,大力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从星星点灯到万家灯火,农村电力在40年里是如何实现逐步升级的呢?
 
  80年代:初级电气化开创农电新局面
 
  1978年,有40%的农民依然过着“耕地靠牛、照明靠油、用水靠挑、碾米靠推”的无电生活。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农村电力事业迈开了大发展的步伐。
 
  1979年,水利电力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农村电网整改会议,决定安排2.5亿元资金,对农村低压电网进行改造,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在中国农村大地上蓬勃开展。与此同时,中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水电电气化试点县,推动中国农村电力得到初步大发展。
 
  1980年,为了总结推广四川省以小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建设和管理经验,经国务院批准,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在成都共同召开了全国小水电现场会议。此后,全国小水电事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1983年、1990年、1996年,国家先后组织了三批共600个农村水电初级化试点县建设。
 
  从1978年到1997年的20年间,“分散布点、就地开发、就近成网、成片供电,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绿色能源优势”的农村小水电建设迅猛发展,到“九五”末,全国共建成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653个。这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82%以上位于中西部地区,80%以上属老少边穷地区。
 
  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被群众誉为“符合国情、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效益最显著的光明工程、扶贫工程、鱼水工程”。我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明显加快了农村电力发展,到1995年末,全国317个县实现了初级电气化,使97%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
 
  大电网也加速向农村延伸,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电网扩建覆盖了中国80%的农村地区。华东区最后一个通电村是浙江王山村,1996年11月13日,华东电网行政村“村村通电”的仪式在王山村举行,时任国家电力工业部副部长的汪恕诚启闸通电,王山村并入了华东电网。
 
  农村小水电事业和电气化事业的共同发展,加快了农村能源建设,增加了电力供应,为农村农业及发展其他产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农村电气化建设使农村发展步入快车道。广大农村从温饱型逐步向小康型转化,农村产业结构也逐步发生根本性改变。
 
  随着初级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从贫困中走出的广大农民对电力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电的作用不仅仅是驱走黑暗、带来光明,而且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大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的发展进程,全国普遍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井灌和高原地区提灌站,在大电网对农村供电方面,首先解决了农业生产上的旱涝保收,同时也为保证农业生产的小化肥、小农药生产提供电力。农电发展促进了农村“五小”工业兴起,为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开启了一扇希望之窗。
 
  90年代:同网同价打造农村用电新结构
 
  从1998年开始,以“两改一同价”为标志,农村电力全面进入深化改革阶段。“两改一同价”工作的全面启动,推动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重心实现从让农民“用上电”到让农民“用得起电、用好电、多用电”转移。
 
  在农村初级电气化阶段,农村电力投资多元化,管理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农村电网产权多元化,电网运行费用分摊给农户,各地农村电价普遍过高,导致农民用不起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通电尽管解决了无电问题,却迎来了农民是否用起电的问题。当时不少县级电网电量有限,加上用电管理存在缺陷,用电高峰季节经常停电限电,煮夹生饭,喝半餐酒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线路老化、收费交给村里,“有权的用权力电,有关系的用人情电,捣蛋的偷电,老实的用高价电”,有些村每度电费高到了1.8元。
 
  农村电价偏高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998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原国家电力公司《关于对乡电管站电工经费缴纳增值税问题的紧急请示》上批示:“税赋虽免,电价奇高,农民重负,其何以堪。”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村电价问题多次作出批示。
 
  1998年5月,国务院办公会议决定加大六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列在其中。1998年10月、1999年2月国务院先后两次发文,提出改革农电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农民生活用电与城镇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的目标。农村电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用电同价工作三位一体,改造是基础,改革是关键,同价是目的。改造农村电网是从技术上降低农村电价的关键。
 
  1999年1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发[1999]2号文件,批转了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的意见》。具体目标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农电管理体制上,原则上一县一公司(企业实体)并实现县(市)乡(镇)电力一体化管理。
 
  “两改一同价”工作涉及27个省(区、市),2476个县(区、市),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共安排投资2885亿元,农村电网改造投入超过建国以来农村电网建设资金投入的总和。截至2004年4月,除西藏自治区以外,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每年减轻农民用电负担420多亿元。
 
  城乡同网同价后,大山里真的也“电器化了”,照明敢于24小时了,彩电、VCD、电风扇、电炊具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连生产方面的用电抽水灌溉、用电烘烤等农村产业生产都无需“瞻前顾后”了,“电”充分取代了“柴”的位置。
 
  步入新世纪:户户通电终结农村无电史
 
  从2006年起,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分别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无电户”通电工程,加大电网延伸力度。经过近十年的大力建设,在“十二五”末期,无论是雪域高原还是深山独户,均实现了通电。
 
  “九五”末期,我国农村经过初级电气化的大发展和第一次大规模的城乡电网改造,解决了全国97%人口的用电需求,电网扩建覆盖了中国80%的农村地区。然而,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广西、云南等边远山区还有一定数量的村庄和农户无电可用。
 
  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1995年,山东电力工业局把解决农民用电问题作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项政治任务,发出“户户通电”总动员令。
 
  在电网建设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省电力局拿出自有资金700万元补助“户户通电”工程,各级电力部门直接投入资金4880万元补助农户上电,全省电力职工踊跃捐款156万元支援工程建设。
 
  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作出了“到‘十一五’末,公司供电区域内基本实现户户通电”的决定,计划投资200余亿元,通过国家电网的最大限度延伸,为公司供电区域内120万无电农户、450万人解决通电问题。
 
  “户户通电”工程无疑是一场攻坚战。无电户基本分布在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的边远地区,大都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面临资金短缺、实施难度大等问题。施工人员跋山涉水,不畏艰难,将一基基电杆、一捆捆导线背进地处深山的施工点。截至2008年11月底,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除西藏外,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内蒙古东部两个地区实现户户通电,共完成无电户通电116.3 万户,涉及人口430.5万人。
 
  2014年4月12日16时,随着一条10千伏供电线路合闸送电,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正式通电。国家电网通过大电网延伸方式,点亮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
 
  2015年“七一”前夕,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丹东乡二道桥村的藏族群众终于用上了电。这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前半年完成了国家能源局下达的2015年全部实现无电人口通电任务,全面解决了国网延伸覆盖范围内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2006年,南方电网公司在其供电区域内的5个省区里开展了无电户通电工程。工程投资约33亿元,通过电网延伸解决41万户无电户的用电问题,实现南网供电区域内行政村的村村通电。
 
  广东、广西和海南电网公司于2008年底基本实现电网覆盖范围内的无电户供电问题,2010年前确保云南和贵州电网公司完成与南方电网公司签订的《加快农电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责任书中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至2012年,南方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全面实现了“户户通电”,为边疆、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225万群众送去了光明。
 
  南方电网公司独龙江乡“户户通电”工程是我国施工条件最危险、最困难、单位投资成本最高的工程。独龙族是全国人口数量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约7000人,是全国最后一个没有实现通电的民族,独龙江乡是我国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位于云南省独龙江峡谷中,地处中缅边境、滇藏结合部,平均海拔4000米,物资运送及架线十分困难。为了将50根电杆运上山顶,20多名施工人员肩扛手抬,一个月时间才完成搬运。2012年9月,独龙江“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告捷,结束了独龙族人民点煤油灯的历史。
 
  “户户通电”工程投入巨大,平均每户投资1.33万元,通电成本是正常农村通电成本的10倍以上,青海、新疆、西藏、四川等省区的部分偏远地区,每户投资达三四万元,按照农户月正常用电量50千瓦时计算,可供家庭用电100年。
 
  新时期新发展:农网改造升级铸造农网新形态
 
  1998年以后,全国陆续实施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县城农网改造、中西部地区农网完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以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经过三轮大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中国农村基本形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中央一号文先后七次部署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以中央一号文部署的工作重点为分界点,划分成三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分别为第一轮、第二轮、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投资规模逐轮提升。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第一轮全面实现了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第二轮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全面实现户户通电,新一轮推动农村电网动能升级,全面推进城乡用电均等化。农村电网越来越符合“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要求。
 
  三大攻坚战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9号),明确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顺利实施,要求加快新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加快西部及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东中部地区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进程。部署实施“两年攻坚战”,确定到2017年年底全面完成“井井通电”、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动力电三大任务。
 
  “井井通电”工程是“十三五”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重点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是统筹城乡发展、共享均等服务的必然要求。村村通动力电为贫困村提供充足电能,有力保障贫困村脱贫致富。
 
  2017年9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提前3个月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两年攻坚战”。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完成经营区153.5万眼平原地区农田机井通电,实现平原地区“井井通电”目标;实现6.6万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全覆盖;完成7.8万个自然村新通动力电及改造,实现村村通动力电目标,受益人口达1.56亿人。南方电网公司实现经营区4709个机井通电、262个贫困村通动力电全覆盖,完成3039个异地搬迁点配套电网项目建设,并全面完成7665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
 
  农网改造升级加速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我国分两批安排总投资405亿元用于中西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0亿元,两大电网公司将紧紧围绕“十三五”电力规划的农村电网发展目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一步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推进电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用电差距,为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坚强的电力保障。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