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涉核公众沟通短板待补

日期:2018-11-09    来源:中国能源报

国际电力网

2018
11/09
17:3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核电 中国核能 核能行业

  近日,以“新时代涉核公众沟通的实践与创新”为主题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8年涉核公众沟通交流大会”在浙江海盐县召开,300余名核能行业人士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与公众沟通进行了交流讨论。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做好涉核公众沟通工作,是实现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也是破解邻避效应,使公众了解核电、理解并支持核电的重要途径。”
 
  让公众“听得进、听得细”
 
  “上世纪80年代左右,这里开始有中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核电站,技术全是我们自己的。”家住核电科技馆附近新农村的查先生,说起核电知识一点不陌生。
 
  “对于安全,有担忧吗?”记者问道。
 
  “肯定是有的,但是你看我们生活在这里,三十几年下来了,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查先生说。
 
  村民邓先生,还曾在三门核电站附近打过工。他告诉记者,核电站周边都有防辐射设备,有人靠近就会发出警报,因此比较放心。“虽然如此,核电站最好不要建在自己家附近,总的来说还是有辐射的”。
 
  国家电投核能安全与发展部总工程师郝宏生指出,与公众沟通的效果正在积累。“在核电站周边,公众对核电的认知和接受度要远高于其他区域。尽管如此,对于什么是核电安全,仍需进一步加深公众的理解。”
 
  “要建立现代先进的核电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理念,建立起核电行业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关系。让公众不仅听得懂、听得到,更要听得进、听得细。”国家能源局中国核电发展中心主任张旭波说。
 
  那么,核电的安全水平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此次大会上作出了解释:“我们向公众普及核电安全水平的事故概率为10-7,它表明我国核电安全标准很高,但是10-7在公众看来并不是一个万全的数字,‘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所以还要回答他们真正担心的问题。既要说清楚核电安全标准将核事故概率降到了最低,更要说明,即便‘千万分之一’发生,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做到‘事故后果可控’,不会对公众、环境和社会产生实际影响。”
 
  除了科学解释核电事故发生率,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还认为,科学的核安全观还包括,要认识到所谓的安全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风险,“安全”即意味着风险发生的机率非常小,而且即使出现风险,也完全有能力来控制它。“不应将‘风险’和‘危险’相混淆,有‘风险’并不等于有‘危险’。”
 
  公众参与制度保障待加强
 
  “我们现在的信息公开是为公开而公开。信息发布不是终点,如果信息不能被使用,它就是没有被公开的信息。公众参与不能只看调查问卷,要让公众的合理意见得到解决,才算完成了公众参与。”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所长王晓峰指出了目前我国涉核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说要信息公开,我们到哪儿去找到相关信息?”在大会分论坛上,有居民道出了普遍的困惑。
 
  对此,海盐县核电事故场外应急办公室徐浏华以秦山核电站为例作出回答:从县发改局、中核集团官网上可以找到相关信息。
 
  徐浏华介绍,核电站从筹备到建设期间,至少要有三次公示、两次请公众参与论证,听取公众意见。电站运行后,为了密切关注核电厂周边空气环境质量的放射性剂量数据,中核集团要求秦山核电站在周边安排13个无人监测点,每30秒自动向监测站发送相关信息,由监测站汇总以后,次日早9:00在中核集团官网发布。
 
  “公众不仅是科普对象,还是参与主体。有话找得到地方说,有问题找得到地方解决,可以安心、放心。这就是制度化、法制化、组织化的魅力。”杜祥琬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更多制度保障。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专门设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一章,对政府有关部门、核设施运营单位依法公开核安全相关信息和公众参与做出了规定,公众在核能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法律保障。此外,将于2019年1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也对公众参与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效益带来“邻喜”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系主任薛可将涉核公众划分为温和型、睡眠型、热血型、躁动型四类,并认为前两类公众更需要安全保障,而与后两类公众沟通,则更需要经济效益的驱动。
 
  与会专家普遍表示,核电站在强化安全的同时,也要带动地方经济,利民惠民。王乃彦表示:“核电站有利于将核电装备制造业、核电服务业、核技术应用产业乃至核电人员培训基地等有意识地落户在核电站附近的乡镇,依靠核电站在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优势,把联营企业、民办企业办好,使原来相对落后的乡镇变成繁荣昌盛乡镇,成为命运共同体。”
 
  在这方面,秦山核电站就是一个样本。
 
  据介绍,秦山核电站以核电生产区、核电运行服务区、核电生活区、核电科教商务区、核电装备产业区与海盐县城相互支撑,产城融合,建成后将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核电为特色的130平方公里沿海“核”“城”融合产业带,以利于打造中国核电重点项目和谐建设的海盐“邻喜”样本。
 
  海盐县一直将秦山核电看成经济社会共同体,充分借助秦山核电资源优势,组建核电专家服务团,实施核电科技特派员制度,就近发挥秦山核电2000多位中高级技术人员作用,走进企业,零距离帮助开展科技研发。
 
  中国核电董事会秘书罗小未介绍,秦山核电出资与地方合作建设了海盐核电小镇,将工业、旅游、休闲、美丽乡村融为一体。在秦山核电带动下,海盐县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的核电关联企业。“目前核电产业联盟的关联产业近80家,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总产值平均达到260亿元,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