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国内电力要闻 » 正文

甘肃自备电厂置换交易的怪相:新能源0元电价成交?

日期:2018-07-20    来源:晶见  作者:老乌

国际电力网

2018
07/20
08:5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自备电厂 电力交易 新能源企业

  编者注:自备电厂替代交易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市场途径之一,并且在不少媒体报道中都体现出其正面作用,在这交易背后还有不少市场乱象,我们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两年凸显负面新闻太多:祁连山生态污染、甘肃政治生态圈恶劣、领导班子坍塌式腐败、新能源产业大规模限电等。这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承载了太多改革的期望,奈何省内的环境犹如另一个国度,改革发展进度缓慢、闭门造车心态严重、工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省内的电力市场也是怪相丛生。下面笔者就和大家一同探讨一下这些怪相:
 
  01怪相一:新能源与自备电厂置换竟成了自备电厂盈利的方式
 
  甘肃省内新能源企业与自备电厂发电权置换交易从2015年开始,省内两大电解铝企业自备电厂参加,全省新能源企业参与瓜分市场,首次交易也成就了这个畸形市场的诞生,所有新能源企业居然以惊人的0电价成交(当时的标杆电价:-297.8元/千千瓦时),只吃补贴,这种荒诞的行为竟然无任何监管部门进行干预,真是怪哉 。
 
  2016年置换交易再度开启,尝到甜头的中铝兰州公司拿出的18个亿的电量最终被省内风电和光伏企业悉数瓜分,成交价达到了依然惊人的0电价 ,新能源企业为了解决自身发电难问题,不惜牺牲电价仅为拿到电量靠补贴维持度日,也是凄惨,而此举竟然成了中铝兰州公司年度盈利的一大利器;而省内另一家大型钢铁集团上报的电量却因自身原因流产,居然不了了之,试问这种畸形的电力市场环境为何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不闻不问?怪哉。
 
  2017年熟悉的套路、熟悉的味道,在舆论之下,在新能源企业的存亡压力之下,置换交易市场再度0电价成交,当然了部分电价达到了2分钱/千瓦时 ,当时的置换企业真的是门庭若市,虽然当时省内所有的新能源企业在某一家的牵头下联合抵制这种低电价的恶性竞争行为,但迫于企业生存的压力,这个联盟还是从内部自动瓦解了。虽然当时省内有关规定要求此类交易进行铝价联动、相互扶持,但是年中部分新能源企业去寻求涨价,但也只是无功而返,连续两年的超低电价成交,为了国家补贴也是唏嘘,试问这种荒诞的行为为何连年没有任何变化呢?
 
  2018年,自备电厂置换的红利让大家眼红,省内的限电形势依然严峻,参与置换的自备电厂和电量也随之增加,在业内舆论的压力下,今年的置换电价从曾经令人唏嘘的0电价上涨到4分钱到6分钱不等,自备电厂企业还要对置换电量划出一个电价阶梯等级,根据置换电量定电价。2018年的省内置换电量达到了29.55亿千瓦时(酒钢5亿千瓦时、兰铝18亿千瓦时、金川公司5.25亿千瓦时、中石油玉门自备电厂1.3亿千瓦时),兰铝于6月5日追加置换电量4.6亿,但此次为新能源火电打捆交易。
 
  当然了这也为省内限电率的降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对于变相抽取新能源利益补贴给省内企业来说这种畸形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也是一种怪相。 省内为何迟迟不出台监管办法,限定最低交易价格,让市场走向良性化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是无为还是无能?
 
  02怪相二:新能源企业的“底线”何在
 
  截止2018年3月,甘肃省全省发电装机容量5022.79万千瓦,同比增长3.7%,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962.32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58.97%:水电装机893.60万千瓦,同比增长3.8%、风电装机1282.13万千瓦,同比增长0.4%、光电装机786.59万千瓦,同比增长12.7%。当然了,水电企业并未参与省内自备电厂的置换交易,也只是参与限定交易价格的年度直接交易,试问为何不给自备电厂置换交易也设定交易价格呢?
 
  畸形的市场离不开买卖双方,卖方不仁,买方为何不理智呢?这些新源企业的“底线”到底在哪里?2015-2018四年的置换交易市场,各个新能源发电企业吃尽苦头、让尽利润、磨破嘴皮去拿电量力争利用小时数增加,但平均电价直线下降,企业自身经营压力并未得到缓解。 没错,有人会说甘肃是限电大省,发了电送不出去,不置换怎么办?这是一个矛盾的话题,也是各方争论的利益点,既然知道置换是解决限电的途径之一,为何不将市场培育的更加良性化呢,为何不紧密的联盟起来力争更合理的置换电价呢,既然这个联盟这么不可靠、这么容易瓦解,就像业内人士所言:“看来甘肃新能源企业“底线”不止这些,电价都这样了还不怕疼,也是活该。”
 
  当然了,这只是新能源企业在置换交易上的“底线”,大家都知道甘肃是最早推出现货交易的省份之一 ,现货交易初期由甘肃电力公司统一申报,所有企业按装机容量比例分配,也就是大锅饭模式,在持续一段时间后,现货交易权限交给了各个电厂和企业,这下子“底线”再度暴露,所有的发电企业为了电量、为了利用小时数疯狂了一把,现货成交价从1.3角/千瓦时直降到了0电价,你说到底管还是不管,疼还是不疼?如此混乱的现货市场和企业行为虽然是市场因素和生存压力所致,但“底线”何在?怪哉。最终,也由于某些部门的干预,各个企业对现货的报价趋于了理性,希望这种干预能成为市场区域良性的缓解药吧。
 
  03怪相三:售电市场的规则何在
 
  电改的春风徐徐吹来,甘肃售电市场的大幕也缓慢拉开,经历了2017年下半年补充交易的洗礼,大量的售电公司开始抢占电改红利、分一杯羹,奈何甘肃的电改进展并不像省内的电改文件编写的那么美好,一年一度的交易政策和公告没有丝毫的新意,就是用往年的文件改改日期,莫名其妙的增加一些“政策明确企业”,试问哪一项政策明确了这些企业,笔者查阅无数资料,奈何无处可寻,怪哉。
 
  2018年的甘肃直接交易也是轰轰烈烈,从公告发布到交易落成,经历了足足五个月,据悉某政府部门主管领导还对此乐此不彼,竟说非常满意,不知道这样的办事效率何来的自信可言,当然了,此次交易牵头制定政策的部门居然是商价处,工信委提出的工业用户都进入的想法,居然无人采纳,也是有意思,这样一件年度电改的盛世,居然用一份去年的文件改改日期,进行5个月,也是足以体现这件事情之重大。对于叫苦连天的企业而言,真的是想准入的无法准入,没想过参与的意外准入。
 
  在交易开始初期,售电公司鱼龙混杂,面对竞争竟然有民营售电企业放出降价7分的让利哄抢客户 ,为了市场也是毫无诚信可言,当然了,客户也不是傻子,也有售电企业和客户签订了具体降价的合同,也不知道最终对这样的合同有没有出现一个定论。迷之乱相的还有电力用户,居然有早上签约下午反悔的,代理协议犹如一张废纸。就是这样一个市场,毫无规则可言,毫无诚信可言,可是到现在都没有出台履约保函机制的计划,售电市场的规则何在?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