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人物 » 电力人物专访 » 正文

电改之路要如何走

日期:2016-12-06    来源: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  作者:蒋学林

国际电力网

2016
12/06
14:3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力 电改 电力体制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为电力改革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方向明确、前景光明,“十三五”期间,电改之路要如何走?原电力部总工程师周小谦就电力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接受了访谈。

周小谦:

“电力应适度超前发展,但亦需重视过剩问题,发展速度不能过快”,“新能源要科学协调地发展”。

记者: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大事,美国、德国等已走在前列,如何评估我国能源转型的差距?

周小谦:能源转型要注意本国能源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经过两次能源转型,已实现了由柴薪向煤炭,再向油气的转型,油气消费比重达到70%左右。我国油气消费比重还很低,依然以煤炭消费为主。去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比达到64%、油气占比24%、非化石能源占比12%。

全球能源转型的方向是明晰的,即从高碳能源走向中碳能源,再走向低碳能源,最终走向无碳能源。我国依然处于高碳时代,与全球整体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距。有的人说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100年,我觉得至少70年。我国风电基本上2005年以来才规模发展、太阳能发展则在2010年以后才逐步规模应用,目前非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并不高。

能源结构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煤作为主要能源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这也是我国能源转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记者:当前我国电力总体宽裕,但在能源转型、调整能源结构要求下,电力装机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依然快速发展,如何看待这样的矛盾?

周小谦: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电力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在电力供应充足时,要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电力不足;而在电力供应不足时,也要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过剩。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电力需求放缓,出现电力暂时“过剩”。当时提出“三年不上火电”,严格控制了电力建设速度,以至于2003年后出现了严重电力短缺。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经济依然在恢复过程中。受此影响,中国能源需求疲软。即便如此,也需要坚持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电力过剩1%造成的浪费,要远小于电力短缺1%导致的损失。

从长远看,我国电力需求也还有较大上升空间。我国年人均用电约4000千瓦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年人均用电差异较大,德国、日本等年人均用电量七八千千瓦时,美国、加拿大等则相当于其两倍。即使以人均用电较低的德国、日本作为参考标准,我国也还有约4000千瓦时的增长空间。

目前电力是否过剩、过剩程度如何,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各方认识也并不一致。有人以整体电力设备利用小时数判断过剩情况,其实是有出入的。近年来大规模发展的新能源发电,因其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本身可利用小时数就低,也是拉低整体利用小时数的因素之一。以火电利用小时数作为判断标准可能更为准确,火电利用小时数应以5000小时作为平衡点。去年火电利用小时数为4329小时,表明电力总体宽裕,需要适当控制电力发展速度。

记者:您认为具体应当如何控制电力发展速度?

周小谦:我的总体想法是高效清洁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规模化发展核电、科学协调发展新能源。火电在电力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只有稳住火电才能让电力安全供应有基本保证。火电现在不能叫停,今后还需要继续发展。新开工火电项目数量可减少些,在现有项目节能减排、灵活运行等改造方面上多下工夫,走高效、清洁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约50%,低于世界平均比重,更远低于发达国家比重,今后应进一步提高电煤比重。根据规划,2020年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

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电开发程度相比,我国水电开发程度偏低。去年底全国常规水电装机约3亿千瓦,尚有2.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潜力巨大。最近,云南决定不再开发建设25万千瓦以下中小水电站,四川提出暂停核准30万千瓦以下中型水电站,是值得商榷的。

核电是最清洁的能源。加快发展核电,增加核电的比重,对于减排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选择,也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最主要路径。我2014年底提出,2020年我国核电最少要有7000万千瓦,现在可能时间来不及了,但加快发展的方针应当坚持。“十三五”期间,每年核准新建6至8台核电机组的速度,应当继续提升至10台或更多。久拖不决的内陆核电也应尽快放开。

当前,新能源发电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能源利用率普遍较低,与其他能源的耦合度存在不足,且经济性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今后必须坚持走科学协调发展之路。太阳能发电刚开始发展,以群众运动方式搞工业发展是不对的,必须以效率优先。我认为,光伏发电能源转换效率在未达到30%的情况下,不宜大规模发展。而且,光伏等新能源应以分布式发电为主,更加注重“效益规模”而非“规模效益”。

我国当前能源规划的关键问题是组织体系不稳定、不专业。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去多个国家考察电力规划工作,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给我印象深刻。虽然同是发展中国家,但其能源规划工作的专业性、稳定性值得我们学习。

以前我们做电力规划时,与煤炭、铁路、交通等各相关部门都有完善、固定的沟通联系制度,每五年结束后也会做相应评估。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全国电力格局巨变,电力规划工作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十一五”“十二五”连续两个五年未正式出台电力规划,行业发展缺乏统筹协调。

记者:电网发展方面,持续多年的特高压争论最近又热起来,您持什么观点?

周小谦:对特高压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交流特高压,业界对直流特高压的看法比较一致。首先,需要肯定特高压的创新贡献,全盘否定是不对的。有人反对搞特高压,理由之一是其他国家没有搞过。我认为这是媚洋思想,不能说别人没搞成我们就不能搞。特高压是中国及至全球电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让中国电网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次,需要注意特高压的应用范围。特高压有其本身的经济适用范围,不能无限制的应用。

配电网要全面发展。一直以来,配电网是我国电网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近两年来,国家推出了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总投资20000亿元)、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预计超7000亿元),这是非常得力的举措,配电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八个字的概括非常关键,我认为同时还应强调“经济”。新能源应当以配网消纳为主,减少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分布式、就地消纳应是其基本形态。能源互联网可为此提供技术支持平台,但同时注意把能源互联网简化为电力互联网的倾向。

记者:行业发展离不开改革支撑。当前,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推进,您怎么看此次改革?

周小谦: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需要合适时机。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我就意识到电力市场体系难以建立。随后三年全国严重缺电,供应保障尚且不足,何谈市场交易。果然,当时作为重头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在2006年陷入了停滞。目前,则是建立电力市场体系的好时机。电力供应形势较为宽松,有利于形成市场竞争。电网企业应更积极地参与、支持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抓住有利时机促进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

我一直认为,“输配分开”不具备现实基础,输与配并无明晰界线。发、输、配、用(售)四个环节中,“厂网分开”改革已切分了“发”,其他三项中“用”应当是可以切分的环节。本次改革将产业园区作为用户端放开切入口,今后居民用户也可考虑纳入。

特别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要关注农村供热、供电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落空。对于能源领域,农村问题关键是供热、供电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推进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应考虑在农村多推广小型的热电(冷)多联产项目。热电联产是能源梯级利用的有效方式,能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到80%~90%。

学懂《电力“十三五”规划》,你还得关注这些要点

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我国“十三五”电力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文件,是布局重大电力项目的重要依据。学习《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除了要关注规划本身,更要关注这些要点……

量化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关注点

量化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关注点。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全国新增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9.2万公里、变电容量9.2亿千伏安。

电源结构调整的量化

电源结构调整也得到量化明确。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7亿千瓦左右,占比约39%,提高4个百分点,发电量占比提高到31%;气电装机增加5000万千瓦,达到1.1亿千瓦以上;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约55%。

部分没有明确的数据

部分数据没有明确给出,需要经过计算才能得出。年均新增装机容量近1亿千瓦,其中煤电4000万千瓦、水电1200万千瓦、核电600万千瓦、风电158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360万千瓦、气电1000万千瓦,可见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从绝对值上看,煤电年均增长依然是最多的,但比重已降至40%,加上气电则占半壁江山。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进一步降低。根据规划预期,2020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400~3600小时,在2015年3969基础上进一步下探。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平均利用小时2700~2900小时(计算取整),火电平均利用小时3800~4100小时,较2015年至少再降200小时。

对于电力体制改革作出的安排

电力“十三五”规划最令人兴奋的内容之一,是对于电力体制改革作出的安排。2017年底前,完成分电压等级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总收入和输配电价,逐步减少电价交叉补贴;2018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现货市场,研究风险对冲机制。此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文件,并未对改革推进时间表进行明确,电力“十三五”规划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块缺失内容。

更高阶的能源“十三五”规划

虽然电力“十三五”规划已出,但更高阶的能源“十三五”规划尚未面世。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能源规划何时正式出炉,二是电力规划与能源规划能否确保科学衔接。当然,是否衔接得当,需要能源规划正式发布才见分晓。

电力规划的相关配套子规划

电力规划的相关配套子规划值得期待与关注。同时,电力规划的相关配套子规划同样值得期待与关注。《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规定更多属于面儿上、方向性的,具体电力领域的操作性指南,有待配套子规划之功。宜尽快公布,不能拖沓太长。

电力“十三五”规划的落地才是关键

电力“十三五”规划的落地才是关键,体现其权威性、严肃性。能源项目核准权限已大幅下放地方政府,近年来出现了核准项目陡增的情况,电力规划能否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还需要采取额外措施。首先,能源(电力)规划需要央地对接。地方政府还需要将任务细化。有的地方先期出的部分规划与国家层面颁布的规划不一致,需要拨乱反正。其次,应突出监管的力量,以专项监管的形式进行长期跟踪监管。同时,应注重社会(包括媒体)监督作用的发挥。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实情况因时而异。电力“十三五”规划的滚动调整也是必要环节,但需防止调整的随意性、随机性、跳跃性,坚持调整的科学性、延续性、定期化。“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有的能源发展目标多次大幅调整,当初规划目标制定的科学性以及调整的严肃性受到质疑在所难免。

从更长远看,“十三五”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当前正处在全球能源转型、能源革命的关键阶段,未来之路还有待探索,有待2030年以至2050年能源发展战略的明晰。

其命唯新,道路艰远。电力“十三五”规划出台,只是个新的开始。大戏还在后头。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